第三百三十四章 会师关中(二)(第2/4页)
刘邦眼睛一亮,“你是说……”
“只看武安侯可有容人之量。”
张良笑道:“武安侯若有容人之量,则大事可成。但如果抛弃不了旧日恩怨,只怕有性命之忧。”
刘邦明白,张良所说的‘容人之量’,主要是针对魏国丞相周市而言。
想当初,周市与刘手,谋夺沛县,令刘邦失去了根基。如今要和人联手谋项羽,他和周市之间地恩怨,就必须抛开。魏国自从被章邯击溃之后,已不比当年。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魏豹还在,周市还在,一干故魏臣子还在。如今虽龟缩一隅之地,实力却不容小觑。
刘邦
变,旋即笑道:“当年地事情,那算得了什么恩怨
各为其主,称不得恩怨两字……子房这样想,未免也太小看了刘季。刘某早已经忘怀了!”
张良微微颔首,赞道:“君侯有此想法,的确是胸怀宽广。
”
“可是……”
张良见刘邦还是一副顾虑重重地模样,略一思想,立刻明白过来。
“武安侯可是在担心,那北疆之人?”
刘邦叹了口气,“那家伙如同我命中克星一样,每每和他交手,却从未占居过上风。原以为他流亡北方,却不想他弄出了一个刘氏唐国,活生生应了那天命~语之说……短短半年,他尽得河南地,雄霸北疆六郡之地,势力比之当年在楼仓时,增强百倍,我怎能不担忧呢?
他若也有心取关中的话,从广武南下,只需三日就能兵临萧关。
我能在一日间攻下萧关,那家伙兵强马壮,麾下猛士无数,又如何不能夺取萧关呢?
他是老秦人,关中百姓对他自然比我亲切。若是他也入了关中,只怕你我手中人马,抵挡不住。”
刘邦尽量避免提起刘名字,足见他对刘,顾虑之深。
张良沉思片刻,“这倒是一个麻烦。
不过据细作还有张成发来地消息,刘今还在杭金山上守孝,时间上应该不可能赶得上。”
刘邦一怔,“谁死了?”
“听说是他家中的一位长者,好像是他儿子的老师。”
刘对公叔缭的身份,极为保密。以至于许多人都知道公叔缭这个人,却不知道公叔缭,就是尉缭。如果张良知道这一点的话,定然不敢小觑。因为尉缭之名,足以让张良警惕起来。
张良说:“刘杭金山,得到消息的时候,估计也差不多过去十日。
他再回转广武城,点起兵马出征,至少也要二十日时间。所以君侯,必须在三十日内,稳定关中局势。”
刘邦一蹙眉,“可这三十日,又该如何稳定?”
张良闭上了眼睛,沉吟许久之后,轻声道:“良有一策,能令君侯轻取关中,安抚关中百姓不费吹灰之力。不过欲行此计,需花费些钱帛金银……”
刘邦立刻回答:“子房不必多说,我军中钱帛金银,可尽归子房调遣。”
“如此,武安侯需……”
张良说着话,在刘邦耳边低声细语。
刘邦地脸色渐渐明朗起来,连连点头,笑道:“子房之计果然高明,就依子房所说!”
武关的失守,令关中立刻陷入恐慌之中。
赵高得到消息之后,大发雷霆,接连调兵遣将,以自家侄子赵艾为主帅,尽起蓝田大营兵马,欲在渭南彻底消灭入秦之敌。同时,他又紧急发出了第五梯次征召令,尽起右闾青壮。
此前,嬴胡亥已经征发了第四梯次地兵马。
而今又征发第五梯次,可说是老秦自建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
要知道,这右闾包括的,大都是老秦权贵富豪,以及一些有几十年,乃至百年历史的当地世家。
征召右:,已经触动了老秦的国脉。
一时间,八百里秦川是怨声载道,许多士绅豪族,纷纷向咸阳发出抗议,并表示不会响应征召。
赵高勃然大怒,这分明是在挑战他的权威。
于是,他再次向嬴胡~请出了诏令,首先遭殃地,便是那些咸阳本地的士绅豪族。
血淋淋地屠刀祭起,却没有似从前一样,令反抗声息止。相反,赵高的这一行为,却让关中士绅愤怒不已。不少豪族组织起了兵马,与前来镇压的中尉军,发生激烈的碰撞。位于咸阳城外的那些士绅,更联合起来,抵御咸阳兵马……这入秦之敌还未消灭,关中却先乱成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