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伯言可愿助我?(第2/4页)
刘闯说完,突然叹息一声。
“不过,我又有什么资格嘲讽袁绍?
他好歹手握大将军印,可号令天下兵马。我虽得了幽州,可是幽州苦寒,人口稀缺……这次袁绍就算是败给曹操,也只能说是元气大伤。可其筋骨犹在,接下来必要有一场苦战。”
陆逊眼睛一眯,轻声道:“莫非皇叔担心,无法胜得了袁绍?”
刘闯道:“虽胜不得袁绍,但袁绍想要胜我,也非易事。
你道那曹操若官渡取胜,会坐视袁绍恢复元气吗?只不过在一段时间里,幽州势必要承受袁氏的反扑。待曹操稳住阵脚,再次向袁绍开战的时候,我这边的压力也就会随之减轻。
可惜,我身边可用之人实在太少,若我有伯言这等贤能相助,又何惧袁绍?”
果然!
陆逊从刘闯的态度里,便隐隐猜出了他的心思。
他这是想要招揽我?
十七岁的陆逊,正年轻气盛,心高气傲。历史上,他在建安八年出世,加入孙权幕府。此后辗转二十载,方真正得以重用。当然了,这与陆逊的年纪也有关系。不过以孙氏和江东士族之间的关系,若不得彻底解决双方的矛盾,估计孙权也不敢去过分的重用那些士族子弟。
哪怕陆逊去了孙策之女,同样要受到猜忌……
这次陆逊之所以能够作为副使随同使团出使辽东,只不过是孙权和江东士族修复关系的一个信号。
但真想要获得重用,并非一桩易事。
如果陆逊留在江东也就罢了,可是他这次来到辽东,却发现刘闯帐下,不泛少年郎。且不说刘闯的年纪本身就不是很大,他麾下的诸葛亮、司马懿,以及刚刚收到重用的诸葛均等人,也不过比他大一点而已。这也使得陆逊心中,感到有些不甘,甚至还有一些委屈的想法。
刘闯,不过二十二三,便为一方诸侯,横扫幽州。
诸葛亮的年纪,也就比陆逊大两岁而已,却已经可以为刘闯出谋划策,成为刘闯心腹谋臣。
细想之下,陆逊就越发觉得不太舒服。
如今刘闯向他发出招揽的信号,说他不心动,那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可是,自己根基在江东,他还担负着陆氏一族的未来。若冒然投奔刘闯,陆家又当何去何从?
“我也知道,此事难以立刻做出决断。“
见陆逊低头不语,刘闯便道:“不过我还是希望,伯言能随我渡过目下最为艰难的时光……不瞒伯言,我即将在广阳开设征北将军府,需要各方贤良相助。伯言有大才,可留在江东,又能有什么作为?
我不否认,孙仲谋的确是有些本领。
可是江东士族与孙氏之间的矛盾,绝非短期内可以解决。在矛盾未能解决之时,你留在江东也难有作为。伯言正在风华正茂的好年纪,难道甘心留在江东蹉跎岁月,最终悔恨终生吗?
我请伯言留下来,想来孙权也不会拒绝。
加之将来还要迎还蔡大家,总归要有个人代表元叹先生方可……若我抵挡不住袁绍时,伯言可自行离去;若他曰伯言思乡心切,想要返回江东,我也不会阻拦。大丈夫当留有用之身,建不世功业。今北疆正值用人之际,伯言既然有本事,何不留下来与我共创一番事业呢?”
陆逊听罢,怦然心动。
不过他毕竟不是那等闲少年,被刘闯忽悠几句便会舍命相随。
他必须要考虑周详,如果他留在幽州,会给家族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有孙权的想法,他也必须要想清楚才成。不过,刘闯倒是给他想了一个借口。顾雍想要迎还蔡文姬,他留下来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总不成你托付了事情给刘闯之后,便不理不问,
好像也有些说不过去。
“皇叔美意,逊心领之。
只是此事有些突然,逊还需考虑之后,才能决定,还请皇叔恕罪!”
刘闯微微一笑,“此事关系重大,伯言自当谨慎考虑,方可决断,何罪之有?
左右你还要在此停留一段时间,不如好生考虑,在与我回答。便是最终伯言你要回转江东,我也不会怪罪于你。有道是人各有志,这强扭的瓜不甜,就算到时候我把你强行留下,也无甚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