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火 鹤(第6/9页)
可见习兰亭亦是皱眉,显然也是困惑,杨士奇忍不住心头一沉。不过转念一想,锦衣卫素来横行霸道,其中高手是不少,但若说精通书画的人,可说是万中无一。习兰亭不行,秋长风肯定也不行,杨士奇想到这里,又见纪纲面沉似水,不由得嘴角浮出分笑意,但瞥见秋长风嘴唇嚅动的时候,杨士奇微凛,扭头望去,才留意到画旁还有两行小字。
功名竟谁成?
杀人遍乾坤!
那字体如修竹长叶,笔画凌厉如剑,配合这两句的含义、整幅画的意境,让人看了,一颗心都忍不住地怦怦大跳起来。
杨士奇身为内阁大学士,当然也是才华横溢,一见这两句诗,立即知晓这两句本是出自《过奉口战场》一诗的两句。
这首诗本是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所做。全文不短,通篇描述的是兵祸连接给百姓造成的苦难。杨士奇想到这里,忍不住又想,高启天才高逸,实乃大明的一代才子,不过高启因不喜为官,辞官不做,被太祖朱元璋以为是轻蔑朝廷天子,下令腰斩,因此后人提及此事,都是讳莫如深,甚至根本不提这诗句,只怕惹祸上身。姚广孝在塔内藏了一幅画,画中提诗用高启的两句诗词落注,其中又有什么深意?
杨士奇能身为内阁第一学士,久在天子身边,外表儒雅,可心思亦是复杂,不然何能生存至今?他越想越是复杂,纠结中不知为何,渐渐带了分畏惧之意。可究竟怕什么,他也说不出来。
杨士奇纠结,纪纲何尝不是如此。不过纪纲倒不知道这诗词的来历,因此却在想,秋长风跟着他三年,他从未见过秋长风在诗画上有什么见地,那个习兰亭一望可知,会懂书画,这么说这一局,岂不是有输无赢的局面?这次如果让太子那边占了上风,自己该如何扭转局面才是?那个叶雨荷,剑法如此犀利,自己怎么感觉似曾相识……
杨士奇、纪纲二人都是转着心思,反倒把竞争一事暂时放下。云梦公主却是忍耐不住,见众人失魂落魄般,虽也奇怪上师究竟挂那幅画什么意思,可毕竟很多不懂。
无知者无畏,云梦公主因此无畏道:“和尚道士,你挂起这幅画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众人终于收敛心神,望向了姚广孝。
姚广孝还在看着那幅画,可眼中的憎恶之意早就去除,只是轻淡道:“我想问问,画上画的是什么,这画儿又是谁画的呢?”
纪纲叹气,杨士奇忍不住吐口气。在杨士奇看来,若是习兰亭也不知晓的事情,秋长风没有道理知道,只要习兰亭对这幅画稍做见解,这场比试胜面就有八成。
秋长风果然抿着嘴唇,不发一言,似在藏拙。
习兰亭轻咳一声,上前一步,再看了几眼那幅画,缓缓道:“上师,恕在下眼拙,一时间看不出这是哪位名家所画……但依在下所见,此画儿为五代黄派传人所画。”
习兰亭说话间,留意着姚广孝的神色,见其并未说话,只是点点头,立即有了信心。可他不待开口,旁边一人突然道:“听闻黄派称作黄笙画派,此画派扬眉于五代西蜀的黄笙,在宋初黄居正手中发扬光大。当年黄笙集前人画法于大成,溶前人轻勾浓色的技法,独具一格,显耀一时。黄笙多为朝廷作画,因此作出的图画素来富贵堂皇,又称黄家富贵……”
那声音带分清脆冰冷,众人望去,忍不住神色诧异。
开口的居然是叶雨荷。
谁都没料到,叶雨荷除了剑法高绝,居然对书画也有些见地。众人心中惊奇之际,忍不住向那幅画望过去,见画儿显得大气富贵,暗自点头。
云梦公主喜形于色,高声道:“叶姐姐原来文武双全,这种人才,上哪里去找呢?”说罢示威般地望着纪纲和秋长风。
纪纲脸沉如水,秋长风皱眉不语,孟贤见到,心中大喜,暗想道,秋长风呀秋长风,你小子一直嚣张得紧,这回可遇到真正的对手了吧。孟贤虽是锦衣卫,也拥护纪纲,可看秋长风吃瘪,实在比自己扬眉都要开心。
习兰亭闻言微微一笑,附和道:“叶捕头说得不错,黄笙及其子孙传人擅长绘制奇花怪石、珍禽瑞鸟,作画勾勒精细,不露墨痕,因此后人又称‘诸黄画花,妙在敷色’。这幅画在敷色上极佳,可说深得黄派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