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选 举(上)(第2/14页)
举试之法。《新志》述之云:凡学六:国子、太、四门、律、书、算;又都督府、州、县皆有学;门下省有弘文馆;东宫有崇文馆;每岁仲冬,州、县、馆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至省,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通典》云:“武德著制,以考功郎中监试贡举。贞观以后,则考功员外郎专掌之。”又云:“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又云:“旧令诸郡虽有一、二、三人之限,而实无常数。”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考功员外郎李昂为举人诋诃,帝以员外郎望轻,遂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礼部侍郎亲故,移试考功,谓之别头。贞元十六年(800年),中书舍人高郢奏罢,议者是之。新、旧《书》《郢传》皆不载其事,而《齐抗传》则皆云抗所奏罢。元和十三年(818年),权知礼部侍郎庾承宣奏复。大和三年(829年),高锴为考功员外郎,取士有不当,监察御史姚中立奏停。六年(832年),侍郎贾 又奏复之。初开元中,礼部考试毕,送中书门下详覆,事在二十五年(737年),见《旧书·钱徽传》所载长庆元年(821年)敕。《通典》同,云事为礼部侍郎姚奕所奏。其后中废。钱徽所举送,覆试多不中选,由是贬官,而举人杂文,复送中书、门下。钱徽事在长庆元年(821年),见第八章第五节。《新志》承庚承宣奏复别头而云是岁,误。抑岂承宣奏复别头,实在元和十五年(820年),而《志》误作十三年(818年)邪?长庆三年(823年),侍郎王起言故事,礼部已放榜,而中书、门下始详覆,今请先详覆而后放榜。议者以起虽避嫌,然失贡职矣。起,播弟,事见《旧书·播传》。大和八年(834年),宰相王涯以为礼部取士,乃先以榜示中书,非至公之道。自今一委有司,以所试杂文、乡贯、三代名讳送中书门下。以上皆据《新志》。武后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通典》云:“殿前试人自此始。”《通考》云:此“于
殿陛之间,行员外郎之事”,非如后世“于省试之,外复有殿试”也。两都试人,《新志》云始于广德二年(763年)。时贾至为侍郎,以岁方艰歉故。亦见《旧书·文苑》至本传。案《通考》载唐《登科记总目》,至德二载(757年),进士二十二人,江淮六人,成都府十六人,江东七人,则分试之地,尚不止两都,盖丧乱时之权制也。观《通典》所载赵匡论举选之弊,见下节。则以此为患者,又不独艰歉之岁矣。
南北朝至隋、唐,皆偏尚文辞,其时取士,率以是为标准,虽最高之秀才科亦然焉。参看《两晋南北朝史》第二十二章第四节。《新志》云:凡秀才,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粗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通典》云:“案令文科第,秀才与明经,同为四等,进士与明法,同为二等。然秀才之科久废,而自武德已来,明经惟有丁第,进士惟乙科而已。”又云:“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始停秀才科。”《通考》引唐《登科记总目》同。《旧书·职官志》礼部亦云:秀才试方略策五条。又云:“此科取人稍峻,贞观已后遂绝。”《通典》则云:“初秀才科等最高。贞观中,有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由是废绝。自是士族所趋向,惟明经、进士二科而已。”《注》云:“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以后,复有此举。《通考》引《登科记总目》不载。其时进士渐难,而秀才本科,无帖经及杂文之限,反易于进士。主司以其科废久,不愿收奖,应者多落之。三十年来,无及第者。至天宝初,礼部侍郎韦涉,始奏请有堪此举者,令官长特荐,其常年举送者并停。”案《新书·韩思复传》云:思复举秀才高第。思复卒于开元初,年七十四,其生,早亦当在贞观末。又《徐坚传》云:十四而孤,及壮,宽厚长者,举秀才及第。坚卒于玄宗东封后,年七十余,东封在开元十三年(725年),上距永徽元年(650年),已七十六年矣。秀才果绝于贞观,停于永徽,二人安能及第?《旧书·刘祥道传》:祥道于显庆二年(657年)上疏,言“国家富有四海,已四十年,百姓官寮,未有秀才之举”。《职官志》论唐出身入仕者,亦云:“其秀才,有唐已来无其人。”使以其言为实,则自武德已来,即当无此科,而《通考》引唐《登科记总目》,永徽以前,秀才固岁有其人,何也?然则永徽之停,殆亦如韦陟之奏,特停其常年举送者;贞观后之废绝,亦不过如此;其有才实拔出,或州长不惮见坐者,亦未必遂无举送也。《通典》三十年来无及第者一语,似自天宝元年(742年)上溯至开元元年(713年)言之。果尔,则开元之有此举,亦必非始二十四年(736年),特二十四年已后、乃有常年举送者耳。《隋书·文学传赞》,言“隋世秀异之贡,不过十数,而杜正玄昆季三人与焉”。亦见新、旧《书·杜正伦传》。《新书·任敬臣传》:年十六,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敬臣后为秘书郎,为监虞世南所赏,崔枢之欲举,或亦在贞观之初。又《张昌龄传》:州欲举秀才,以科久废固让;昌龄亦贞观时人。此亦久废特言其稀,非谓绝无之证。然则唐世所谓废绝,亦不过如隋世之举者甚稀耳。秀才无杂文之限,而论科第者犹以为最贵,似乎不重文辞,实则事适相反。《隋书·杜正玄传》言:杨索负才傲物,正言抗辞酬对,无所屈挠,素甚不悦。久之,林邑献白鹦鹉,素促召正言,至,即令作赋。正言援笔立成,素始异之。因令更拟诸杂文笔十余条。又皆立成,而辞理华赡。素乃叹曰:“此真秀才,吾不及也。”此正以其文辞赏之。隋世举秀才,见于《隋书》及新、旧《书》者:尚有侯白、《隋书》附《陆爽传》。崔儦、王贞、皆见《隋书·文学传》。窦威、《旧书》本传。许敬宗,《新书》本传。其岑文本、薛收,则辞不应命。皆见《新书》本传。侯白行类俳优,崔儦性近清狂,王贞但工书翰,亦皆文士之流。又《隋书》所载,见举在陈世者有许善心,在齐世者有李德林。《德林传》云:杨遵彦命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加治点。因相赏异。以示吏部郎中陆卬,卬云已大见其文笔,浩浩如长河东注。《新书·张昌龄传》,言其固让秀才,更举进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