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卷肆 第六章 开战!高升号(第3/7页)

这确实是大清的船,并隶属于北洋舰队,分别叫济远和广乙。他们是在7月18日,奉了李鸿章的命,护送运兵船去朝鲜增援的,兵卸在牙山之后,便又从朝鲜返航回中国,和两艘船正相向而行过来的,还有两艘船,系第二拨运兵增援部队,一艘叫操江,一艘叫高升,拢共四艘两拨。

济远号管带叫方伯谦,曾留学英国三年,是个海归;广乙号管带叫林国祥,生于南洋富商家,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人倒都是人才,可船却不是什么大船,济远稍微强一些,排水量2300吨,航速15节;而广乙号其实本属福建水师,朝鲜局势紧张才被调至北洋,排水量不过1000吨,航速倒是比济远快,16节半。

反观日本的第一游击队,总共有军舰三艘,一艘叫秋津洲,排水3100吨,航速19节;一艘叫浪速,排水3700吨,航速18节,其船长,是东乡平八郎。

还有一艘,是游击队的旗舰——吉野号,详细数据之前有说,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7点52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跟踪航行顺便卡位,吉野号终于来到了距济远号三千米开外的位置上,接着,对准它就打了一炮。

于是战斗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看到别人都撸炮撸上门了,方伯谦第一个反应是赶紧撤退,这个虽然看起来比较怂,但你真心不能说他是错的,因为跟吉野号相比,济远的战斗力根本不值得一提,而边上那艘广乙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开打十分钟不到,上午8时许,吉野号就一发命中了济远的舰桥,大副沈寿昌当场阵亡。

沈寿昌是上海人,10岁时就赴美学习,大学在挪威上的,系当时大清不可多得的留洋人才,战死那年,不过29岁。

而方伯谦还没来得及为战友默哀致敬,吉野号的第二发炮弹也到了,并且精准地打在了济远前部炮塔上,把二副柯建章给炸上了天。

继而连三的丧友之痛让方管带彻底失去了斗志,唯一能做的就是化悲痛为动力——船动力,他当即下令要求开足马力,全速撤退。

但再怎么全速,济远终究是济远,15节的航速摆在那里,是怎么都跑不过人23节的,所以无奈的方伯谦只得下令挂白旗,表示我们什么都肯干只求别打我们,过了一会儿,似乎是觉得一面白旗看起来太过孤单,于是又挂上了一面日本国旗,意思是太君别开枪,自己人。

但太君似乎不怎么给面子,继续不弃不舍地跟在后头,眼瞅着就要追上,方伯谦都快吓哭了的当儿,济远号上有个水手叫王国成,怒吼一声,说倭寇欺人太甚,我们都挂膏药旗了还不放我们逃,横竖都是一个死,不如跟他们拼了吧!

说着,扛起一枚炮弹就冲向了船尾炮台,但没走几步又给放下了:“太重了,谁来帮我搬一下?!”(问,何人助我运子?)

于是又有一水手叫李仕茂的挺身而出,两人就这么一人运炮弹一人开大炮,瞬间连发四炮,居然三炮命中吉野,原本以为济远已然是束手待擒了的吉野号舰长河原要一一看对方这架势似乎是兔子急了要咬人,于是也就穷敌莫追了,下令掉转船头,朝另一艘广乙号方向驶去。

于是济远得以安全撤回威海,但广乙却算是倒了霉了。

看着扑面而来的吉野号,广乙管带林国祥在最开始的反应跟方伯谦一样,下令赶紧逃走,而此时的吉野号因为之前受了王国成三炮,伤着了,所以没法全力追赶,只得打旗号让秋津洲跟浪速前来协助,那两艘船既比广乙能打,也比广乙能跑,所以虽然广乙一开始居于领先,但逃了一会儿仍是被大大缩短了距离,更为不幸的是,就在这眼看着要追上却还没追上的紧急时刻,广乙号屋漏偏逢连夜雨,居然搁浅了。

事已至此,他林国祥纵然有翻天的能耐也使不出来了,于是只能放小船跟士兵逃走,但走之前,把广乙号给炸毁了,算是宁死也不给敌人留舰船。

济远广乙两舰逃的逃,爆的爆,虽然动静不小,可后面那第二拨增援的操江和高升并不知道,这两艘船仍然继续前行,据说他们还和济远号擦肩而过,看着济远有些眼熟却始终弄不明白干嘛挂一日本旗,但也没问,而是接着往前开,直到碰上追济远而来的浪速和秋津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