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七章 宋末元初,蒙古铁蹄踏上日本(第3/7页)

忽必烈勃然大怒。

和黑的不同,忽必烈是一个表里如一的英明之辈,朝鲜人耍的那些个小心眼在他跟前完全不管用,所以忽必烈当时就下了一道死命令,表示使者必须去,而且由高丽方面来完成这个送传国书、招降日本的任务。

同时,忽必烈还把朝鲜人最担心的事情也给挑明了,那就是强令高丽国王准备好船只一千艘,士兵一万人,用途是“或征南宋,或征日本”。

高丽国王不敢反抗,极不情愿地派出了由起居舍人潘阜带队的使节团,来到了日本。

这伙人在文永五年(公元1268年)的正月,抵达了大宰府,但并没有继续向东,而是留在了当地,然后让大宰府官员将忽必烈的国书送往了镰仓。

国书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上天眷命,大蒙古国皇帝奉书日本国王:

虽然你们日本是蕞尔小国,但考虑到好歹也算是我大蒙古的近邻,因此多少也该互相往来,修好关系吧?更何况我大蒙古帝国自先祖成吉思汗起,威扬四海坐拥华夏,四面八方心服我者不计其数。遥想当年朕刚刚即位时,东面有高丽不肯臣服,结果不得已朕只能派出大军前去,经过多年战争,终于将他们感化,现在已是我大蒙古东邦一藩了。

而你日本,自立国以来,不但跟高丽走得很近,也和中华历朝关系很好,一直互通往来,可为什么朕当了皇帝之后,你们就从没来看看朕?是不是不知道朕当了皇帝啊?也罢,不知者无罪,朕这就正式地通知你们,希望你们日本能跟我们大蒙古搞好关系,多多来往。如果真要动起刀兵,恐怕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吧?

落款是至元三年八月,也就是公元1266年。

从写完到送达足足一年多,不得不说朝鲜人真能拖。

言归正传,先说一句,包括日本学者在内,有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一封普通的、寻求友好的书信,虽然口气强硬了一点,但却并非是要日本臣服于蒙古。

对此我真的很想问他们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

开头第一句就是“蒙古皇帝奉书日本国王”,这两人的等级差已然暴露无遗,还说是友好往来呢?

其实这是一封杀机毕露的劝降信,里面还特地拿了高丽做例子,赤裸裸的威胁不言而喻。

当时镰仓幕府管事儿的是第八代执权北条时宗,此人虽然时年只有17岁,但却年少有为很有魄力,以英勇果敢著称,人称“迅猛小狮子”。

小狮子在看完国书之后,当场拍板:送京都朝廷那儿吧。

理由是幕府只管政务军务,不管外交。

其实他是在尽可能地拖延时间,目的是备战。

北条时宗是个明白人,他知道但凡不想给蒙古人做小,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战场上战胜他们。

另一方面,京都的朝廷在收到镰仓送来的国书之后,研究了很久,然后向潘阜转达了自己的意思:这事儿忒大,请容我们再研究研究、讨论讨论,您要忙的话,可以先回去。

在民族国家危亡的跟前,大家还是都很有默契的。

这事儿一拖就是三年,直到文永八年(公元1271年),当蒙古使者第四次来到日本时,才总算拿到了京都朝廷写给忽必烈的回信。

这封信是由菅原道真的子孙菅原长成起草的,大意如下:我们从来都没听说过蒙古这个国家,也不知道为什么你们突然就要我们臣服你们,而且还用武力相胁迫,我们日本自天照大神以来就是神之国度,没有向外族人称臣的习惯。

正当蒙古使者准备拿着信回去复命的时候,突然镰仓幕府横插了一脚进来,表示既然你们家皇上说要增进往来,那干脆这回的信就让我们送吧,也好往来往来。

当时蒙古人也没看回信里写的是什么,只当北条时宗要服软,于是连连称善。就这样,在文永九年(公元1272年)正月,由十二人组成的日本使节团,经高丽来到了已经改名为元朝的蒙古帝国首都大都,即现在的北京。

这十二个人其实不是来送信的,他们只是把文书交给了礼部的人代为传承,然后就开始四处乱转搜集起了各种情报。

而忽必烈在看了信后,果然被气歪了鼻子,连日本人的面都没见就把他们给赶了回去。

同年五月,以赵良弼为首的第六批使者抵达了日本,在要求对方降服被拒绝后,他们打听了日本历代天皇名讳、百官爵位、州郡名号和风土人情等信息后返回了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