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二章 三国时期,魏国与倭建交牵制吴国(第4/9页)

卑弥呼生怕再这么长此以往地玩下去很可能会弄得加盟国各部人心涣散不攻自破,于是便召集群臣,问问有什么好的对策,能够在短时间里解决狗奴国。

这里的解决不是消灭的意思,而是只要能让人家不来打自己以及自己的盟国便OK了。

有人说,要想打赢狗奴国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找一群比他们更能打的人来做我们的帮手不就行了?

卑弥呼很想骂一句废话,但毕竟她是个有修养的巫女,所以还是很心平气和地问道,比狗奴更能打的人在哪里?

这位手下笑了笑:“大魏。”

大魏就是三国演义里的曹魏,实际上尽管刘备张飞赵云诸葛亮很出名,大乔小乔尚香吴国太很漂亮,但在当时的大多数外国人或是外族人的心目中,只有魏国才是中国正统,能够代表整个华夏民族的正统。

他的意思其实相当明确:狗奴国很强,这毋庸置疑,但他们再强,也终究不过是只能关起门来称大王的主儿,嚣张跋扈的范围仅限于日本列岛,要真拿出去和强大的曹魏相比,那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所以现如今邪马台只要效仿当年的奴国,跑到曹魏那里献上一点礼物,磕几个响头,请求做人家的小弟,让人家罩着,只要事成,便等于是有了一层坚韧的保障,那狗奴国也自然会因为考虑到邪马台背后的大魏而不敢轻易来犯了。退一步讲,如果狗奴真的不识好歹硬要再打,那也无妨,即便大魏那里不直接出援兵相救,也一定能给邪马台提供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到了那个时候,谁胜谁负便又有得一论了。

卑弥呼想了想,回答说此事干系重大,先要等我问过神灵之后再作决定。

问神灵就是占卜,把乌龟壳或是动物的骨头拿来烧一烧,根据烧裂开的纹路判断是凶是吉。

噼里啪啦一阵火烤乱响之后,卑弥呼向群臣宣布了结果:大吉。

同时计划也随之出炉:秋祭之后,派遣重臣为使者,出访大魏。

把各类大事都放在秋祭之后,这是当时的惯例,因为那会儿生产力低下,劳动力尤为可贵,不可能在农忙的时候撇下地里的庄稼给你干这个干那个,只有等到秋收了,农闲了,那才会有工夫做点别的。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经过多方精心打点,邪马台使节团终于全员准备就绪,踏上了旅途。

全团总人数约为三十,带队的是邪马台二把手难升米,还有一个副团长,叫都市牛利,也是豪族高官出身,一行人于当年六月抵达洛阳,见到了魏明帝曹叡,然后献上了由卑弥呼亲手挑选准备的贡品。

话虽如此,但实际上这个所谓的“贡品”是相当寒酸的。

首先是两匹班布,每匹一丈。班布,也作斑布,就是杂染的木棉布,这玩意儿在当年的中国基本上只有小老百姓才会穿,结果日本人竟然拿来送给皇帝。

估计是他们自己也知道送这个实在是有点太那个了,但又实在是没好东西,所以接下来的贡品就只能是活口了——生口十人,四男六女。

说句难听点的话,这三十个人光是礼物就要送出去三分之一,实在是不太像外交使团,倒是和人贩子集团有那么几分相似。

不过好在日本人运气很不错,虽然每次的礼物不是鱼干班布就是大活人,可每每总能碰上好心肠的家伙,像之前的汉安帝刘祜,再之前的光武帝刘秀,都算是宽仁之辈,而这次遇上的曹叡,那也是个有名的大善人。据传当年他和他爹曹丕一块儿出去打猎,发现了一对母子鹿,曹丕先射死了母鹿,接着要求儿子射小鹿,但曹叡死活不干,还哭着说道,父皇你把人当妈的射死就已经够可悲的了,现在还要我杀那孩子,实在是太过残忍,我下不了手。

结果曹丕为儿子的善心所感动,并最终因此而促成了他立曹叡为太子的决心。

这事虽说真伪莫辨,但曹叡是个好人,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要换做他的那位“宁可我负天下人”的爷爷曹操,赶上这日本人拿着粗棉被当礼物前来要求结盟,那就真不知道后果如何了。

面对如此寒酸的贡品,曹叡非但不在意,而且还非常高兴地笑纳了。同时,按照惯例,邻邦进贡,不管送来的是多么不值钱的东西,我堂堂天朝华夏却都要予以回赠,而且这回赠的东西肯定得比别人送过来的要值钱,一般是送一块至少还三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