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美国史相关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早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传教士高理文便将《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一书翻译成中文,这也许是最早一批美国史译著。随着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借鉴国外的发展之道,于是便出现了一批介绍美国历史的译作,其中包括裨治文的两卷本《联邦志略》等[1]。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阶级斗争的政治纲领,美国史的研究和引进染上了很多意识形态的色彩,大多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应景之作。这种情况一直等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得到了根本性扭转。到如今,因为美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史研究也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版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众多美国历史的相关图书中,纽卡斯尔大学苏珊—玛丽·格兰特教授的这本《剑桥美国史》有其独特的气质。首先是格兰特教授的女性视角。在本书中,作者非常强调了女性的历史角色,若将这些片段串联在一起,这本书实际上也是一部美国女性的历史。例如针对殖民地时代女性作为商品的社会遭遇、19世纪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等历史片段,格兰特教授都给出了细致的描绘。其次是作者对美国历史精彩的洞察力,尤其是挖掘出美国历史中的诸多反讽之处,例如她写道:“20世纪下半叶以来,如果说这个新世界的‘巨人’总是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矛盾的位置上,一边在海外‘传授民主’,一边在海外‘强求解放’,那么,美国自己的历史——不管是在19世纪60年代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则提醒我们,美国在国内也经常被迫展开相似的过程。”再次是她对于美国历史的把握,即将“何谓美国人”这一问题贯穿全书,同时也给出了别具匠心的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格兰特教授这本书的语言十分华美,这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一定难度。本书的单数章节由成思翻译初稿,双数章节由董晨宇翻译初稿。历经三次校对,仅求在能力所及范围之内,做到翻译准确,风格统一。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学院的本科生于瀛、Robert,硕士研究生武晓慧、胡攀峰协助完成了部分章节的校对工作,向他们表示感谢。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除去个别业已成为习惯的翻译之外,本书中绝大部分英文人名和地名全部参照《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和《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译出。

作为翻译者,我们只能算是历史研究的门外汉。因此,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的历史知识,深感受益颇丰。

当然,书中翻译欠妥之处,也请不吝赐教。

董晨宇 成思 2017年8月

注释:

[1]参见张友伦《美国史研究百年回顾》,《历史研究》,1997年第3期,第149—1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