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带着学生去泡妞(第2/4页)
村姑原本对子贡也是含情脉脉,可是如今子贡拿个没有轸的琴来,这不是七存心调侃自己吗?
“我不过是一个村姑,五音不全,哪里懂得什么调情阿。”村姑有些生气,说完,自顾洗衣服,不再理子贡。
子贡又搭讪了几句,见村姑不理睬他,觉得没趣,提着琴回来了。
“别灰心啊,来,给你这个。”孔子拿出五匹好布来,递给子贡。
有了好布,子贡觉得泡这个小村姑十拿九稳了。
“美女,我好喜欢好喜欢你啊。这里有五匹好布,我不敢说拿来当聘礼,就算略表心意吧,我放这里了。”子贡油嘴滑舌,调戏村姑。
村姑这会是真的火了。
“你毛病啊?脑子被驴踢了?缺心眼啊?这么值钱的东西就随便扔啊?告诉你,我就算当剩女也不会跟你走,你赶快走吧。你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良家妇女,等会我们护村队的来了,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村姑大声嚷嚷起来。
子贡一看势头不对,赶紧拿了布就走。
孔子笑了,大家哄堂大笑。
笑归笑,众人也有些害怕,急忙忙上路了。
泡个村姑没泡下来,子贡很郁闷。
【叶公不好礼】
孔子终于来到了叶地,沈诸梁非常欢迎他,他听说过孔子的学问,而他本身也是很有学问的人。
两人的第一次会面沈诸梁就向孔子请教了治国之道,结果孔子大讲礼乐,听得沈诸梁脑袋疼。都什么时代了,还在讲周礼?
“孔丘先生,你说的这些很好,不过好像离我们太远了些。我想问问,具体来做,我们楚国应该怎样做?”沈诸梁找个机会,把话题引到了他关注的层面。
“那,这什么——”孔子讲理论讲得带劲,突然出来一个现实的问题,一时间脑子没转过来,愣了一愣,然后说:“提高国内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让外国人纷纷移民到楚国。”
按《论语》。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沈诸梁笑了笑,心说这不是该怎么做的问题啊,这是做好了自然会得到的结果啊。他知道,到了操作层面,孔子的弱点就暴露了。
“那,还是说说礼吧。先生说了半天的礼,我听得七七八八,还是有些不太明白,我举个例子好不好。我们楚国曾经有一个人偷了别人家的羊,于是他儿子把他给举报了,我们楚国认为这样的人是守法良民,不知道在鲁国是怎样的?”沈诸梁举了个例子,想看看是不是符合孔子所说的周礼。
“我们鲁国不是这样的啊,在我们那里,父亲犯了罪,儿子为父亲隐瞒;儿子犯了罪,父亲为儿子隐瞒。我们认为,这就是遵守礼法。”孔子说,他觉得楚国人的做法缺乏人性的一面。
“看来,鲁国和楚国的区别还是很大啊。”沈诸梁感慨,同时看了孔子一眼。
按《论语》。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谈话非常友好,沈诸梁始终很客气,对孔子的知识也很佩服,不过,他觉得孔子的理论太过时了,而且绝对不适合于楚国。
不管怎样,孔子师徒就住在了叶地。
一天,沈诸梁外出,路上恰好遇上了子路。
“子路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沈诸梁说话很客气,他是个很有修养的人。
“叶公,请。”
“我想问问,孔丘先生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这——”子路被问傻了,他从来就没有想过类似的问题,怎么回答呢?老师讲的都是礼乐,好像挺迂腐,可是做起事来好像还挺灵活,好像也没有什么原则。子路很犹豫,生怕说错了会给沈诸梁错误的指向。“这个,这个,我一时也说不清楚。”
沈诸梁有些失望,告辞先走了。
“他最亲近的弟子都说不清楚的话,说明什么?说明孔丘就是个大忽悠。”沈诸梁自言自语。
子路回来见到孔子,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嗨,你怎么说自己说不清楚呢?你就说‘这个人啊,学习起来就忘记了吃饭,快乐起来就忘记了忧愁,忘记了自己已经一把年纪了’。”孔子说,他对子路有些失望。
按《论语》。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