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老子见孔子(第3/4页)
孔子原话见于《史记》。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从伟大首都回来,增长了这么多见识,提高了如此大的境界,接受了世界第一学问家老子的教诲并且跟老子成为朋友,如此一层层的光环套在了孔子的身上,孔子一时间迅速成为广受尊重的学问家。
于是,很多人前来求学,包括此前不愿意屈尊前来的卿大夫的子弟们。
据《史记》:“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为什么太史公特意提到了这一句?《史记》的学问高深啊。
不管怎么说,如今留洋镀金的人,你们的祖师爷就是孔子了。
报名的学生多了,收入大大增加了,孔子的经济条件迅速好转。
可是,新的问题来了。
学生增加了,特别是住校的学生增加了,管理上就有些困难了。生活上要管理,吃喝要管;学习和宿舍管理也需要人。怎么办?
吃饭的问题上,孔子开始让老婆帮厨。老婆尽管一百个不愿意,最终还是接受了。
学习的问题上,孔子的想法,要找一个班长或者助教一类的人。一开始,孔子觉得南宫敬叔很合适,可是南宫敬叔委婉地拒绝了,一来他不住校;二来最近的家族事务比较多,缺课的时候越来越多;三来,他觉得这不符合自己的身份。
终于有一天,孔子找到了班长的人选。
【子路求学】
这一天正在讲课,就听到院子门口一阵吵闹声,吵得声音巨大,连课也没法继续上下去。孔子有些恼火,让学生们继续背诵《诗》,自己则来到了院子外面。
只见院子门口两个人正在争吵,一个是守门人,另一个是一条大汉,十分魁梧,身高略低于孔子,但是宽大厚实,十分强壮,脸上是黑压压的胡子。
“好一条汉子。”孔子暗暗称奇,来到近前。
“怎么回事?为什么争吵?”孔子问。
“主人,这个伙计真不讲理,来到这里二话不说,就要闯进去,我急忙拦住他,结果他就跟我争吵。幸亏你来了,否则我拦不住他。”守院门的急忙解释。他要拦住这条大汉,确实不大可能。
孔子转过头来,问大汉:“请问这位好汉,你来找谁?”
“找谁?找孔子。”大汉气哼哼地说,好像自己受了委屈。
“哪,我就是孔子,你找我什么事?”
“啊,你就是孔子?”大汉上下左右瞧了孔子一个遍,看得孔子浑身发毛。
“啊,我就是。”孔子不由自主地说。
“我听说你是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是吗?”大汉问,尽管声音很粗,但是看得出来没有恶意。
“那也不是,也就鲁国第一,世界第二吧。”孔子舒了一口气,谦虚了一下。
“那我问你,学问有什么鸟用?”大汉问,话很粗俗。
孔子心说这小子怎么说话这么粗?算了,他是个粗人。不过,孔子决心要教训他。
“那我先问问你,你,有什么才能?”孔子反问。当了这么长时间的老师,孔子有很多办法对付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混蛋。
“我?”大汉没想到孔子会反问,愣了一下之后说:“我会舞剑,到现在没碰上过对手。”
大汉说着,从腰里抽出剑来,就要开始舞起来。
“别、别、别。”孔子急忙制止他,大汉迟疑了一下,把剑收起来。于是,孔子接着说:“我不是问你会什么,我是想问你,你固然会舞剑,可是你知不知道除了会舞剑之外,你如果再学会了知识,谁还能比得上你?”
“别扯了,我就不信学问有什么鸟用处。”大汉笑了,笑得很憨。
“话不能这么说,国君如果没有有学问的人给他提意见,国家就没法管理了;士人如果没有有学问的朋友提醒,人品就会糟糕。马要用鞭子驾驭,弓要用手来掌控。木头用绳墨才能削平,人接受规劝才能进步。接受知识注重学问,人就能够成功;远离知识,毁弃仁义,那就要犯罪。所以,君子不能不学习知识。”孔子讲了一堆,都是他常说的。
“嘿嘿,南山有竹子,本来就长得很直,砍下来做箭,就可以射穿犀牛皮,又哪里需要学习呢?”大汉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