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晋国人在楚国(第3/4页)
不过,成王的成就感并不是很强,因为说来说去,楚国还是个南蛮子,天下诸侯对他们是害怕而不是心悦诚服。
所以,成王决定体现一些大国风范出来,也搞搞主旋律的东西。他也热情接待全世界的来宾,包括把齐桓公的七个儿子一口气都任命为上大夫;他还放下架子参加一些中原诸侯的活动,包括宋国第一次的宋楚齐三国峰会。
可是,他还是很郁闷,他还是觉得自己并没有融入主流社会中。与此同时,他还有一种寂寞的感觉,放眼天下,没有敌手的感觉是很不爽的。
正因为如此,当他知道公子重耳要来了,他很高兴,因为他知道重耳和他的团队具有很高的声望。
“或许,重耳就是我在等待的朋友,或者对手。”成王想。正因为如此,他决定给重耳一个朋友的礼遇。
【朋友聚会】
郢,楚国首都。
楚国举行建国以来最隆重的国宴。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国宴按照周礼举行。对于南蛮楚国来说,这等于是纡尊降贵。即便是前段时间郑文公前来,也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那么,这次是谁来?谁有这么大的面子?齐孝公?还是鲁僖公?
当人们知道这个场面是为晋国的落魄公子重耳准备的时候,人们感到惊讶和不理解。
好在楚成王不用去管别人理不理解。
问题是,重耳感到有些恐惧。
“怎么办?太隆重了,我不敢去啊。”重耳真是有些害怕,他怕自己举止不当,反而招致祸患。
“公子,想想看,我们流亡这么长时间,小国都不鸟我们,何况大国?如今楚王这样看得起,那没有别的解释,一定是天意了。所以,别怕,不要辞让。”老师赵衰给重耳壮胆。赵衰通常很少发表意见,看重耳怕得太厉害,忍不住安慰。
“可是,可是,我、我、我怕我不知道怎么说话啊。”重耳还是怕,大道理好说,具体技术可就不好掌握了。
“公子,我不是说过了嘛,楚王缺朋友,还缺对手,你呢,放开点,把楚王当大哥就行。哎,对了,想什么就说什么,就跟平时跟兄弟们在一起一样。简单说吧,就是做回你自己。”狐偃老到,到现在,他知道自己当初的分析都是正确的。
“好,做回我自己。”重耳咬牙,赶鸭子上架也要上了。
需要注明的是,以此次国宴为标志,楚国等于宣布自己的文化重新归属于华夏文化。
“我们不再是南蛮。”楚成王以实际行动宣布楚国强势进入国际主流社会,从此以后,南蛮不再指楚国,而是指楚国以南。
楚成王国宴宴请公子重耳一行,楚国自令尹子文以下,基本上政治局委员一级的全数参加。重耳这边,除了跟班的小吏之外,十几个心腹兄弟也都参加。
按周礼该怎样宴请客人呢?史书没有记载。那么,重耳享受的是什么规格的待遇呢?《史记》的说法是“适诸侯礼待之”,《国语》则是“九献,庭实旅百”。
有人要问,怎么楚国会玩周礼呢?就像土包子突然搞了一顿法国大餐,可能吗?
原来,讨伐宋国之后,楚王率领楚军经过郑国回国,郑文公就给搞了个“九献,庭实旅百”。楚成王觉得挺好,就让人学回来了,现在是现学现用,热炒热卖。
“九献”是什么意思?有史以来,关于“九献”的解释众多,莫衷一是,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最高礼遇,因为按照《周礼》,九就是最大的数字。
一种说法是,商周时期鼎是用来盛食品的餐具,周朝时周公制礼,规定了严格的列鼎制度,即周朝“藏礼于器”的等级制度:天子即周王享受九鼎的待遇——第一鼎用以盛牛肉,叫太牢,以下为羊肉、猪肉、鱼肉、肉脯、肠胃、肤、鲜鱼、鲜腊。诸侯七鼎——即少了鲜鱼和鲜腊这两个菜就只有七个鼎。卿大夫第一鼎盛的是羊肉,叫少牢,以下有猪肉、鱼肉、肉脯、肠胃,这样就只享有五个鼎。士只有可怜的三个鼎的待遇,即猪肉、鱼肉、鲜腊。
所以,重耳受到的是王的待遇,与楚成王平起平坐。
受宠若惊,对于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来说,只能用受宠若惊来形容了,如果这个时候感激涕零,表达忠心,那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