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十九章 曹刿论战(第3/4页)

“擂鼓。”齐军擂了第一通战鼓。

鲁庄公听见了齐军的战鼓声,按着打仗的惯例,当敌军擂鼓之后,我军也要擂鼓,然后双方“合”,也就是交战。

庄公正要下令擂鼓,曹刿摆摆手:“主公,慢着,不要擂鼓。”

庄公不知道曹刿要搞什么名堂,犹豫了一下,没有发出擂鼓的命令。

齐军骚动了一番,没有听见鲁军的战鼓,只得在原地不动,骚动声渐渐平静下来。

齐军的第二通战鼓又擂响了。

庄公看了曹刿一眼,曹刿又向他摆摆手:“主公,再等等。”

于是,鲁军又没有擂鼓。

齐军再次骚动,骚动的时间更长,在军官们的呵斥声中才平静下来。

齐军的第三通战鼓擂响了。

鲁庄公连看曹刿也没看,心说肯定又不用擂了。

“主公,擂鼓。”曹刿对鲁庄公喊道。

“擂鼓。”鲁庄公弄不懂曹刿的葫芦里卖什么药,不过他还是按照曹刿的话来做了。

鲁军开始冲锋,士气高昂。

齐军也开始冲锋,但是明显能看出来很乱,因为有的士兵还在等第四通战鼓,有的已经开始冲了;有的士兵冲得快,有的冲得慢。

两军还没有交锋,胜负已经出来了。一旦交锋,乱七八糟的齐军就已经溃不成军了。

齐军溃败,争先逃命。

鲁庄公大手一挥,就要追击。曹刿连忙拦住他:“等等,我看看先。”

曹刿下了战车,装模作样看了看,说:“可以追了。”

于是,鲁军在后狂追齐军,一举将齐军赶回了齐国。

取得了山东德比战的胜利之后,鲁庄公向曹刿讨教,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曹刿论战。且看看曹刿怎样论战。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观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其实,这段话在中学课本里就有,而且要求背诵。不过还是把它的意思再说一遍:打仗这个东西,玩的就是勇气。一鼓作气,第二鼓就差很多,第三鼓就泄气了。咱们一鼓作气的时候,他们正泄气呢,我们自然就赢了。大国有很多花花肠子,说不定后面有埋伏。因此我下车看看,发现他们的车轱辘印很乱,大旗也都倒了,证明他们不是诱敌是溃败,因此才追击他们。

“哎呀,曹先生,您真是太有才了。”鲁庄公大喜,任命曹刿为大夫。

从此,曹刿成了吃肉一族。

【齐宋联军】

鲍叔牙大败而归,事实证明管仲是对的。

但是,齐桓公很恼火。他召集了紧急内阁会议,扩大的,因为包括了鲍叔牙。

“这算是我登基以来第一次正式出兵,结果大败,以后还怎么在诸侯面前自称大国?各位爱卿有什么看法?”齐桓公的意思每个人都知道,他还想打。

“我认为近期不宜出兵,我们应该专心发展经济,国力强大了,鲁国自然前来臣服。”管仲还是反对。

鲍叔牙很没有面子,谁不想要面子?

“主公,齐鲁两国都是千乘战车的大国,实力相当,谁是主场谁占优势。我看,仅仅靠我们自己没有把握击败鲁国,不如联合宋国,两家联军,可以击败鲁国。”鲍叔牙出主意,他现在也一门心思要打鲁国。

任何人,一旦钻了牛角尖,那就很危险了。

“好主意,老师,这个事情你就全权处理了。”齐桓公把权力给了鲍叔牙。管仲无语,他暗中下了决心,如果再有一次这样的事情,他就撂挑子不干了。

宋国很快有了回复,他们很愿意和齐国一同讨伐鲁国。至于原因,主要是两条:第一,宋国与齐国的关系一直不错;第二,宋国一向被鲁国欺负,如今正好借着齐国的力量出一口恶气。

两国约好了出兵的日期,各自出三百乘战车,联合进攻鲁国。宋国派出国防部长南宫长万为主帅,齐国依然是鲍叔牙挂帅。

南宫长万是宋国著名的大力士,力量之大无人可及,基本上,就是春秋版的施瓦辛格。手下先锋名叫猛获,就听这名字也够猛。

鲍叔牙是在春天被曹刿击败的,夏天就又来了,串亲戚也没有这么勤的。

宋齐两军在鲁国郎城会合,宋军在东南扎营,齐军在西北扎营。

鲁庄公又是亲自领军,自从上一次战胜了齐军,现在他的信心更足了。鲁国大军五百乘战车浩浩荡荡来到郎城,背城扎下大营,鲁庄公进城坐镇,依然用曹刿为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