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十一章 兄弟靠得住?(第3/4页)

总之,公子危下定决心要去。

祭足呢?下定决心不去。他借口肚子疼,没有随公子危去参加诸侯大会,公子危只带着高渠弥去了。

事情的发展与祭足的预料简直一模一样。

公子危和高渠弥来到了首止,第一时间去拜会了齐襄公。

原本,齐襄公也没有杀公子危的意思,只要公子危对当年因为斗鸡打架的事情赔礼道歉,也就算了,顶多罚他学两声公鸡叫。可是公子危偏偏就没有赔礼道歉,他还以为齐襄公大人大量呢。

齐襄公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

公子危和高渠弥回到住处,正在那里说齐襄公挺客气之类的话,那一边齐襄公派的兵已经到了,二话不说,抓起来再说。公子危也带了侍从,但是人数悬殊,谁敢抵抗?

后面的废话基本上就不用说了,齐襄公当然不会说因为当年斗鸡打架要杀你,而是说了一些类似篡党夺权叛国行逆之类的套话,然后一刀把公子危砍了。而害死郑昭公的高渠弥没这么便宜,被五马分尸。

就这样,公子危在郑侯的宝座上只坐了半年多一点,就追随大哥去了。

【老四之死】

老大老三都死了,老二现在是仇人,谁来干这个国君?

老四呗。答案正确。

祭足从陈国把公子仪给请了回来,公子仪的性格跟大哥相近,把国家都交给祭足管理。祭足依然派大将甫瑕驻守大陵,防范厉公。为什么不干脆出兵灭了厉公?因为这个时候郑国已经没有能够领军的大将,再加上宋国出人出钱帮助厉公整固栎城,要拿下栎城并不容易。

长话短说,一转眼,十四年过去。

第一号男配角祭足虽然够狠,那也狠不过命去,终于,祭总理去世了,正规说法叫卒了。

算一算,从郑庄公寤生上任,到公子仪上任十四年,祭足担任郑国首相,足足六十四年。这样长时间的总理,那在全世界也没有第二个。

再算,祭足从郑武公开始担任公务员,中间辅佐了爷孙三代六个君主,这在世界历史上恐怕也没有第二个。

为什么祭足的政治生命能够这么长?他喜欢洗脚。

祭足去世了,郑国人民感到很悲痛。但是,有一个人高兴坏了,幸灾乐祸的人始终是存在的。谁?郑厉公。

“哈哈,老祭,你还是死在我的前头了。”厉公听到这个好消息,连夜庆祝。

祭足死了,厉公再也没有对手,立即行动,第二天夜里偷袭大陵成功,活捉守将甫瑕。甫瑕贪生怕死,当面求饶,承诺帮助厉公除掉公子仪。于是,厉公以甫瑕的老婆孩子为人质,放甫瑕回郑国都城。甫瑕倒也说话算数,跟厉公里应外合,杀死了公子仪和他的两个儿子,迎厉公复辟。

这一年是郑厉公(复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679年。

一个人逃跑了,谁?公父定叔。作为昭公的死党,他相信厉公决不会放过他,所以他又跑到了卫国。

厉公不是昭公,厉公可没有那么心慈手软。他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知道,清除异己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子之事君有二心矣。”(《史记》)厉公先把甫瑕请来谈话,直接说“你是个叛徒,你这样的人怎么敢用?”

甫瑕没话说,基本上,厉公也没给他发言的机会,推出去就给砍了。甫瑕后悔死了,早知如此,何必帮他复辟呢?

其实,叛徒不叛徒并不重要,厉公之所以要杀甫瑕,其实并不因为他是个叛徒,甚至不是因为他整整对抗自己十七年。

杀了叛徒,按理说忠臣就该重用了吧?不然,忠臣更要杀。

第二个被找来谈话的是原繁,祭足死后,原繁就是资格最老的元老了,而且,作为公族,原繁还是厉公的伯父。想想看,原繁该有八十多岁了。

“寡人出,伯父无里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左传》)厉公对原繁说:“老伯啊,当初我被赶走了,你呢也不暗地里跟我通消息;我回来了呢,你又不来表个忠心,我很不高兴啊。”

没办法,八十多岁的原繁被逼上吊自杀了。

叛徒要杀,忠臣也要杀。年轻的要杀,老得快死的也不放过。这就是郑厉公。

之所以要杀甫瑕,是因为他握有兵权;之所以要杀原繁,是因为他是大臣中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