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16页)

有时候,统治一个国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一段时期内,公民们只注意自己的个人利益:乡绅们在郡中议事,商人们在市政厅内,水手们在岸边,学徒们在店里,都没有什么议论或者愤激的举动。但这并不表示,全国人民会一直这样麻木不仁地活下去。他们只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向,好像在辛苦劳动中忘记了自由的失败。查理的专制手段虽然充满压迫,却并不那么强烈。他没有筹划什么雄图大业,也不追求那些富有风险的荣耀,只满足于有尊严地享受他的权利与地位。战争既然已经停止,他便觉得没必要再要求人民做出巨大的牺牲。人民致力于耕种、贸易与读书,此时没有野心勃勃、无休无止的专制来阻止他们的努力,或妨害他们的利益,所以国家发展迅速,一片繁荣景象。这样的平静与兴旺发达,给当权者造成一种假象,好像他是明智的,而全国人民对一切都乐于接受。

政府面临的麻烦从国王身边的近臣与仆人那里再度萌发。人民的抗争刚告一段落,国王身边的两派很快争夺起了权利,以王后与政府为一方,宫廷与内阁为另一方,双方都想左右这个重获新生的专制政权。

王后一到英国,就毫不掩饰她对新国家的反感。英吉利的宗教、政治制度、风俗、语言,全都令她感到不快,甚至在他们婚后不久,她就幼稚无礼地对待丈夫。她远离故乡,只有权利的乐趣才能使她聊以自慰。在可怕的议会解散后,她才体验到统治的全部快乐。她凭借自己的和蔼活泼,没多久就操纵了这位拥有高度原则性的青年国王。查理对此还心存感激,为王后能屈尊与他为伴而感到受宠若惊。查理是个拘谨传统的人,很看重家庭生活的幸福,却难以使活泼好动、性格强悍的亨利埃塔·玛丽亚王后满意。她想要的是举世公认、不可一世的王国——让她可以炫耀手中的一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她身边聚集着天主教士、追逐财富与权势的纨绔子弟、卑劣的阴谋家以及年轻的大臣,这些人声称,他们的荣华富贵与政治上的胜利只有依仗她才能得到,只有她才能解救他们信奉的宗教。本地的天主教领导人、罗马教皇的使者们,在王宫里大肆卖弄欧洲大陆的见解、习俗和时髦风尚。王后的宫殿里全是外国的礼仪和制度,而且无不触犯英国原有的信仰与风俗。她还要求国王,要让人民看到国王对她的敬重,让人民知道他凡事都会征求她的意见,如果未经她认可,国王就不能行事;若国王拒绝她的要求,她就大发脾气。查理也喜欢王后有求于自己,因此只是一味地想着如何为她分忧,消减她的怒气,此外就别无他念了。

对于国王这样的喜怒无常,纵使是最有奴性的枢密顾问官也不可能无条件服从。查理有两个顾问官,他们不是无头脑无气魄的人,他们虽然对国王的事业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却不愿因一个女人的幻想或宫廷的要求来为国王效劳。

斯特拉福德抛弃同伴依附国王,其实并没有牺牲什么值得深思的原则,也不用勉为其难地违背自己的良心。他原本就是野心勃勃、性格强烈的人,只是由于痛恨白金汉,才变为一个爱国者。他向往荣华,只想充分地炫耀他的才华与精力,而不是出于怀有正直的信念。现在他替国王办事,正像他以前为自由出力一样,热情丝毫不减。只是他要做一个严肃、高傲、有能力、不肯屈尊的阁臣,而不是一个专门巴结上司的轻浮幸臣而已。他心胸广阔,因此不愿意沉溺于宫廷卑劣的阴谋之中;他性格高傲又急躁,因此不肯迁就宫廷的礼节与见解。他工作热情高涨,不怕任何敌人,排除一切抵制。他热衷于扩大和加强国王的权利(如今国王的权利就是他自己的权利),又忙着重建秩序,革除弊端,取缔非法的私人利益,推进不会危害君权的公众利益。他是一个热烈如火的专制者,但他仍然拥有一颗爱国之心,一直努力追求国家的繁荣富强。他的目标,他的行事特点,都努力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一个专制而强有力的政府,这个政府是可信赖的,勤奋的;它不重视民权,但关心人民的幸福;它讨厌一切卑劣的陋习,一切轻微的渎职行为;它要求各方面不分大小上下,不分宫廷民间,统统听命于它的意志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