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不应让历史睡去(第4/4页)
之后经历“文革”,《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遭到迫害,国歌的歌词被推翻重写,但这首歌的曲调却无人敢动。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再次确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原歌词。
而在日本,也有人纪念聂耳。
1954年,在聂耳遇难的日本藤泽市湘南海岸公园,日本人建立起了一座“聂耳纪念碑”,但1958年毁于一场台风。1963年,藤泽市民成立了“聂耳纪念碑保存会”。1965年,保存会通过民间募集400多万日元,重建“聂耳纪念碑”。
每年的7月17日,藤泽市“聂耳纪念碑保存会”都会和市民在聂耳纪念碑前举办“聂耳纪念祭”,献花,默哀,并由市消防乐团吹奏《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肖像的石材取自他的故乡云南。1981年,因聂耳的生死缘,昆明市和藤泽市成为友好城市
在激昂的歌曲声中,大家会再读一遍聂耳纪念碑上的碑文:
纪念聂耳
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作曲家聂耳的终焉之地。
他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来此避暑游泳,淹没在突来波澜中而成为不归之客。
聂耳一九一二年生于云南,师事欧阳予倩。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生涯里,留下了歌颂中国劳动民众的《大路歌》《码头工人歌》等大作,现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是聂耳作曲的。
倾耳过来,至今可以听到聂耳的亚洲解放之声。
馒头说
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跳水比赛的现场,我曾经和一个在伦敦政经学院读硕士的留学生聊天。
“这人哪,就是怪。在国内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国家毛病太多,一定要出来。”这哥们儿说,“可真一出来,心里想的全是祖国。”
就是这个哥们儿,自己买了票来看比赛(跳水比赛在英国非常热门,门票非常贵)。在吴敏霞拿到女子三米板金牌后的升旗仪式上,国歌一响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哭得跟个傻×似的”。
作为一个曾经采访过三届奥运会和几十项国际比赛的体育记者,我能理解他的感受。
尤其是奥运会的比赛,当中国运动员登上冠军领奖台,升起国旗,奏响国歌的时候,看台上用力挥舞国旗,哭着跟着一起唱的,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华人和留学生。
这背后,自然主要是“祖国情结”,但国歌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义勇军进行曲》其实一点都不复杂,没有华丽的乐章,但每个音符都铿锵有力,击中人的内心,让人感受到一种危机感和奋发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前夕那场对新国歌的讨论,其实不是没有对《义勇军进行曲》的质疑: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都建国了,还说“最危险的时候”,合适吗?
但最后还是通过了。而且事实证明,在这之后,中华民族确实远没有到可以图安逸的时候,甚至说有濒临“最危险的时候”,也不为过。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时至今日,我们自己也可以想一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过时了吗?
真的过时了吗?
读者评论
李茉莉:如果放到今天,“键盘侠”们又会问,为什么刚写了抗日的歌就去日本?为什么抗日的聂耳还会有日本人给立碑纪念?等等阴谋论……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人性是最真实的。感谢馒头大师再掀开这一章,让我们重读历史,多多见识!
冰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危险的时候,永不过时!
伟:聂耳先生是我的校友(求实学校)。学校花园有他的塑像,每次经过的时候,我会停下脚步,对着塑像默唱一遍国歌。起来!
阿小✔菁✔依然:袁春晖是我奶奶的堂姐,那时候我奶奶还小,他们会带上我奶奶一起出去玩。他们那一辈的青春岁月,还是挺美好的……如果不是社会动荡他们应该会在一起吧。春晖奶奶的子女现在很好,我们也很好,这样的生活离不开革命先辈的努力(作者回复:有一位让我觉得历史很近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