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魏武挥鞭 放刘备(第2/3页)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话真是如雷贯耳。何况曹操还说“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当场吓得掉了餐刀和筷子。[36]

后来刘备的叛逃,则被解释为与此相关。据说,当时车骑将军董承声称亲受献帝藏在衣带里的诏书,密谋发动政变消灭曹操。刘备跟曹操吃了那顿饭以后,也积极与董承联系。因此一到下邳,便公开举起反曹大旗。

但,此说破绽百出。

首先,衣带诏就未必确有其事,董承他们也只是声称密受而已,并无实据。其次,刘备公开反曹,等于暴露了他们的秘密,则置皇帝与董承等人于何地?

因此,这仍是一桩疑案。[37]

不过刘备是英雄,却毋庸置疑。唯其如此,关羽、张飞和赵云,才会跟他一见如故,对他忠贞不渝;诸葛亮也才会放弃曹操、孙权和刘表,效忠一无所有的刘备。

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看得出来的,曹操也不会看不出来。只不过,刘备这英雄并没有用武之地;而一个没有用武之地的英雄,是用不着过于防范的,不如等到师出有名的时候再来收拾。

也许吧,也许。

因此,建安五年(200)正月,曹操在与袁绍决战之前便调兵遣将,征讨刘备。诸将提醒说:与明公争夺天下的可是袁绍啊!曹操却说:刘备才是人杰,不能养虎遗患;袁绍志大才疏,反倒不足为虑。[38]

这一仗打得刘备狼狈不堪。他甚至一看见曹操的旗帜便吓得掉头就跑,全然不顾手下的死活。结果,老婆孩子统统做了俘虏,就连关羽也投降了。[39]

被曹操打败的刘备只好去投靠袁绍,袁绍则出城二百里相迎。他没能诱降张绣,却得到了刘备,而且刘备还是从曹操那里出走的,袁绍真是喜出望外。

只不过他没想到,刘备既然能够背叛曹操,同样也会从他那里叛逃。[40]

袁绍怎么可能真正了解刘备?

他想的也只有一件事:尽快消灭曹操。

这并不奇怪。到建安四年(199)底,杨奉已灭,吕布已亡,袁术已死,张绣已降,刘表宣布中立,孙策保守东方。局势变得十分明朗:袁绍与曹操两雄不并立。双方都把对方看作了项羽,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于是,袁绍不顾部分谋士的反对和劝阻,公开发表讨曹檄文,悍然发动了意在剿灭曹操的战争。[41]

曹操也立即北上迎敌,并把自己的大本营设在了官渡。同时,他派遣东郡太守刘延驻军白马(今河南滑县东),益寿亭侯于禁驻守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与袁绍的军队隔河相向,摆开了决战的态势。

官渡之战即将打响。

[29]刘备事如无另注,均见《三国志·先主传》。

[30]关于郭嘉的意见,《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注引用了两种说法。《魏书》的说法是,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计于郭嘉,郭嘉表示不能杀刘备。《傅子》的说法则是,郭嘉主动去找曹操,说:“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但当时曹操“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就没有听郭嘉的。等到刘备公开背叛曹操时,曹操便“恨不用嘉之言”。因此周泽雄先生认为,郭嘉的意见是软禁。

[31]见《三国志·武帝纪》。

[32]见《三国志》之《董昭传》和《程昱传》。

[33]见《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后汉书·吕布传》、《后汉书·孔融传》、《三国志·太史慈传》。

[34]刘备的五易其主是: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

[35]见《三国志·先主传》。《三国演义》移花接木,让曹操称袁术“冢中枯骨”,是不确的。如果袁术已是“冢中枯骨”,又何必说“吾早晚必擒之”?请参看陈迩冬《闲话三分》、拙著《品三国》。

[36]见《三国志·先主传》,原文为:“先主未出时,献帝舅(岳父)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说:“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三国演义》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即据此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