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水墨画的韵味(第3/3页)
倪云林《容膝斋图》,画的构图是他“一河两岸式”的方式,画面起手处几块顽石,旁有老木枯槎数株,中部为一湾河水,对岸以粗笔勾出淡淡的山影,这里的一切似乎都静止了,水也不流,云也不动,风也不兴,路上绝了行人,水中没有渔舟,寂静的小亭对着沉默的远山,凝滞的秋水环绕着幽眇的古木。是一幅“寒山瘦水”。
元 倪云林 容膝斋图
在这幅画中,色彩被完全抛弃,用的是“平远”构图方法,突出他所追求的平淡悠远境界。这可以说是画家感觉中的世界:寒山瘦水,表达的是远离世俗的心境;枯木寒林中有画家孤独飘逸的意志;枯树下有一个小亭,那就是画题中所说的“容膝斋”——以只能容纳膝盖,形容小亭之小,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就是这样的小。但是画面中丝毫不使人感到狭窄,而有一种安宁的气氛。
明清以来水墨新创造
明清以来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在宋元绘画传统之外,又开辟了新的境界。画家们用水墨语言表现更丰富的体验和意趣。北宋山水重在气势,元代山水重在空灵淡远的境界,而明清以来像八大山人、石涛这样的大师,却重在自我个性的表现,重在笔墨情趣;像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更重在突破传统范式,表达心中的宇宙。
清 八大山人 孤鸟图轴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一位大书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像他那样将书法笔墨如此巧妙地融入到绘画之中。他出生在一个绘画世家,受过严谨的形式训练,他绘画的造型能力为画史所罕见。如他画一只鸟,往往用笔轻轻一勾,活灵活现的鸟儿就会跃现纸上。他流连于佛门几十年,禅宗思想成为他绘画的基本思想。他的人生经历很坎坷,曾经因患狂疾流浪街头达数年,他以水墨画表现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
《孤鸟图轴》是八大山人一幅感人的作品,画面左侧伸出一根枯枝,枯枝略虬曲,在枯枝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一只细细的小爪,立于枯枝的最末梢之处。似展还收的翼,玲珑沉着的眼,格外引人注目。孤枝,孤鸟,独目,独脚等,这是多么孤独的世界,八大山人用它来表现人独立的精神。《莲房小鸟》是他67岁时的作品。这幅画画一枝欲放未放的莲花,无根的莲枝,从左侧斜斜地伸出,荷塘、荷叶都被删去,一只从远方飞来的小鸟,似落而未落,欲立而未稳,闪烁着欲动又止的翅,睁着迷离恍惚的眼,一只小脚似立非立于莲蕊之上。一切都飘渺无定,画家借此表达一尘不染的思想。
郑板桥是清代中期一位有很高成就的画家,善画兰、竹、石。如他一幅《墨竹图》,用水墨创造了潇洒的境界,画中有一种卓尔不群的清新气息。
清 郑板桥 竹石图
中国古代画家喜欢画梅兰竹菊“四君子”,并非因为这些花木比其他花木美,而是因为它们是人的品格的象征。郑板桥正是这样看他的花鸟画的。他在谈到竹画时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
齐白石 虾
20世纪中国绘画在吸收传统的基础上,在水墨上又有新的创造,如齐白石就是一位出入古今的大师。他的画深受八大山人、石涛等人的影响,又有自己的味道。如他善于画虾,他的这类画往往画面只有几只虾,其他部分都是空的,但鉴赏者却感到满纸是水,一片通灵。他的水墨画有一种活的趣味。如他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只是通过山涧中几尾蝌蚪的游动,就传达出了十里山泉的喧腾,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