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隐于风云(第2/3页)
其次,褚先生拍了不少片子,也拿过不少荣誉,据说在国外声名显赫。他追求艺术,不随波逐流,孑然一身,颇具古贤风采。
这让我不禁联想起一位古人,汉末的祢衡。
此人也是大贤,就是精神不太好,喜欢挑衅掌权者,他骂孔融,骂曹操,骂刘表,结果都没死。有人说他不怕死,但我觉得,他是认为自己的虚名可以保住一条命。
因为他最后碰到了一位大老粗黄祖,立时就被砍了脑袋。
而换到今天,褚先生的故事居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不是为电影牺牲的先驱,更不是受政治迫害的艺术家,他的行为,与艺术,与政治,没有半点关系。
但他为什么敢拒绝?
拜托!我是国际影帝耶!谁敢封杀我?
可笑可笑,被张老师如此推崇的褚先生,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位,自以为殉道者的虚名者。”
……
自以为殉道者的虚名者!
这句评价太过狠毒刺眼,让人不得不产生联想。
网友是很容易歪楼的,因为他们也不理解,别的演员,拍一部两部地下电影就顶天了,谁像这位,啪啪啪啪啪啪啪连续七部片,每次都被禁,每次都引起一番争吵,每次都在国外获得盛赞。
或多或少的,一些原本喜欢褚青的网友,不禁隐隐嘀咕:这货根本就是故意的吧?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艺术先驱者的形象,然后奋不顾身,壮烈而死!
我操!
妥妥的心机婊,还是最高级的那种。
至7月17日,后窗迎来了第三波,也是争论的最高潮:褚青被封杀,究竟是政治因素,还是咎由自取?
竟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赞同公子赖的观点,出于意识争端也好,出于反大众心理也罢,难得有位活生生的演员,立在那儿当靶子,而且目标特恰当。
因为他一个人,就集中了电影与政治,集中了艺术与商业,集中了学院派与草根派的全部分歧点!
他已经不能叫躺枪了,简直明晃晃地在那儿喊:向我开炮!
话说2002年夏天,国内最劲爆的思想辩论便是这件事。
大争论的影响范围,一天比一天扩散,从网络转到了现实,从单纯的电影理论圈转到了具体的导演和演员身上,甚至到了整个演艺界。
尤其是那些传统的纸媒,完全惊呆了,在公共的言论空间,批判现实问题,他们想都不敢想,但在网络载体上,却轻而易举地实现。
不过纸媒并没有发表任何观点,脑子进水了才掺和这档子破事,在他们看来,网络不过是虚无的狂欢,貌似热闹,说死就死。
至于争论中心的当事人,他不知情,并且很无辜,自己再次被莫名其妙的推上了风口浪尖,却毫无办法。
只能说,在今夏,历史的视角选择了电影,电影选择了《安阳婴儿》,《安阳婴儿》则选择了褚青。
当然,他们此刻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在时间轴里牢牢记录,与94年的“七君子事件”,96年的“长沙会议”一起,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次激辩。
……
北京,贾樟柯工作室。
老贾歪在椅子上,手指头夹着烟,面前是一台电脑,正显示着后窗的页面,旁边的烟灰缸里,已满是残灰。
他刚看完了帖子,感觉特疲惫,身体,以及心理。
他对网络这东西,还不太清楚,若非这场争论,平时极少去碰电脑。他也特不理解,网民们哪来的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掰扯一件和自己根本无关的事情。
但随着此事的影响力愈增,贾樟柯不得不重视起来,在第二波高潮的时候,他就问过张献民,说用不用表下态。
张献民说用不着。
争论虽然因他而起,可他对《安阳婴儿》的评价,只能算不喜欢,远没到否定的程度。但Liar为了保持自己的脸面,硬生生把老贾塑造成了某种权威形象,借着他的虎威,去狂喷王超。
贾樟柯已经向王超解释过了,对方即便不喜,表面仍然和谐。
所以他也一直闭口,旁观论坛里的刀光剑影,集体撕逼。
原以为,再过几天,这帮人找不到新鲜东西,吵闹便歇了。谁知,他今儿随意刷了下,居然看到了褚青。
褚青,被人指名道姓地骂。
褚青,就是这帮人的新鲜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