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也有想法了(第3/6页)

对于赵礼发提出来的第三条建议,李南是很感兴趣的。

虽然周松洁已经明确表示了,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合适的办法。

而且区交通局局长贺金强也已经表示,他不想得罪自己,他现在还在想着两全其美的办法,估计在想出办法之前,他也会跟自己保持沟通,那么自己现在抓紧时间,早点把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搞出来,并及时向区长肖冬冬汇报,得到肖冬冬的支持,那么不就可以将周松洁的阴谋扼杀在萌芽状态了吗。

在这种情况下,周松洁就算再不爽,也只能咬牙忍住。而且他也不会因此对肖冬冬有什么意见,最多只会对自己的更加的不满。

“赵主任说得很好,我看我们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早点把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搞出来,争取到区里面的支持,那么交通局那边就没有理由再搞出其他的办法了,除非他们能够搞出比我们更好的办法来,但如果真是比我们更好的办法,那按他们的来实施也无妨。赵主任,这个事情,还是请你抓一下,对了,其实这也是对我们搞好资金管理的一个鞭策,我看干脆可以把区审计局、监察局引进来进行监督,这样总比交通局一家进行监督效果要好吧,而且那时候也不会以交通局的监督为主了,这样周松洁想搞什么花样也没有那么容易。”

之所以想到让审计局、监察局来监督此次试点工作的使用,李南想到了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这样可以切实确保资金用到实处,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二是肖冬冬作为区长,自己就分管了审计监察的工作,这样如果审计局、监察局刻意为难的话,自己也好找肖冬冬进行沟通。

赵礼发一下子也想到了李南提出来的这个办法的好处,兴奋地笑道:“还是李主任想得更加的周全,我知道怎么办了,等我把办法初稿搞出来,再跟李主任讨论讨论!”

李南点头道:“那行,赵主任去忙吧。”

跟赵礼发交流一番,就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事情的办法,这让李南心情十分地好,看来以后遇到问题,要多跟大家沟通和交流,说不定自己一时想不通想不透想不到解决办法的问题,经过大家三言两语的交流以后,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这也算是一种不错的工作方式吧。

随后,李南又处理了一下文件资料,这些都是李笑分门别类以后交给李南的,李南作为上街的主任,正科级干部,自然是不可能配备秘书的,所以日常有什么资料整理、工作安排的话,都是让李笑来做,所以李笑其实也相当于李南的秘书或者助手一般。

接下来,李南又把副主任郭伟全请来,跟他谈了一下上街的招商引资工作。

现在虽然村村通工程是上街最主要的工作,但是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动上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郭主任,前几天,我去引资局拜会了王局长,主要是想请引资局对我们上街的招商引资工作给予支持,王局长也是表了态的,有合适的企业,一定介绍给我们,现在我们的村村通工程马上就要开始落实了,很快所有乡村公路都将硬化成水泥路,路通了,对于招商引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一点,我之前也初步想了一下,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要尽可能地把农村资源好好地利用起来。农村有什么资源呢,一是土地,二是人力。由于农民种地的收入增长较慢,所以很多老百姓,都不会一直守着自己的田地生活,有些土地甚至荒废起来了,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但是对于一些投资商来说,土地就是最大的资本,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潜在的投资商找来,让他们吧这些土地利用起来,这样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农民可以增收,投资商可以赚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后城市居民们对蔬菜、水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要求越来越高,蔬菜要是绿色的、有机的,投资农产品的开发,是大有可为的,一些有远见目光的投资商,已经开始在做这些方面的努力,我们要做的,是要把我们的优势和长处展示给他们,吸引他们来投资……”

郭伟全道:“李主任这是对我们上街经济发展模式的很好的规划啊,我们上街的条件是城乡结合,正好发展农产品,既有土地资源,又离城市很近,有吸引投资商的条件,那我尽快去跟引资局联系,有合适的企业就去重点攻关。另外,我想我们也不能被动地等待引资局介绍企业过来,我们可以主动走出去,去天都等的农产品投资开发公司推广我们上街,主动介绍我们的资源优势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