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高尚”的人(第2/3页)
同样,下围棋的人都有一点好奇心,他知道人家的水平比自己高太多,但是具体高到什么程度呢?他就非常好奇了,因此总想去探一下人家的底。因此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再一次和那位“棋待诏”下棋的时候,他就“命令”人家必须赢自己。要说皇帝的目的很简单,他只是想“摸底”而已。可那位“棋待诏”就有点抓狂了,一时间也弄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因此在诚惶诚恐,患得患失中,又陪皇帝下了一盘棋。
棋下完以后,结果和以前稍有不同,这盘棋居然下成了和局。赵光义大怒,认为这位“棋待诏”还是在阳奉阴违,犯了欺君之罪。因此命令侍卫把这人丢进边上的池塘里。开始这位“棋待诏”还不知道皇帝是来真的还是来假的。见周围的侍卫真的准备动手了,才吓得哇哇大叫:
“且慢且慢,这盘棋其实是我赢了……”
这位“棋待诏”摊开自己的手掌心,手中还藏有一个棋子。原来他把自己吃过的一个棋子藏起来了,这样在计算胜负的时候,就让自己少算了一目。因此这盘棋真正的结果,是他赢了皇帝一个子。赵光义于是哈哈大笑,认为他没有“欺君”。于是放过了这位“棋待诏”,不仅放过了他,还赐给他一个金花碗。当然,赵光义也知道自己探不到人家的底了,后来也很少找这位“棋待诏”下棋。
这个故事的原理和“棋魂”中的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日本的故事是悲剧,而中国这个故事充满喜感。日本就一直沿用这样的围棋规则,计算胜负的时候一直也有这样的习惯,一直到现代。
在正常情况下,判断胜负是不用这么复杂的。绝大部分职业比赛,棋下完以后,对局者对最后的结果应该都是心知肚明。当然,如果棋特别微细,打劫和提过的棋子非常多,再加上用时紧张的话,职业高手也有可能无法立刻判断清楚胜负。在这个时候,记录下来的棋谱就非常重要了。这可能是最后判断胜负的依据。
特别是日韩的职业高手,如果对最后胜负有疑问的话,他们都习惯性先看一下棋谱。别看这些职业棋手是大高手,有时也会产生错觉的。日本一次“大三冠”的决赛,由林海峰先生对石田芳夫先生。石田先生一直是林先生的“苦手”,那次比赛也是这样。石田先生最终半目获胜,有趣的是,一直到终局以后,林先生点错了1目空,他还以为是自己赢了。就是裁判报出了结果,他还不敢相信。他甚至做出了一个有趣的动作,就是到处找棋子,以为自己吃过的一枚棋子被弄丢了,少算了自己一目棋。因此在桌子底下到处找。
正当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总算是他的对手才最了解他。石田先生立刻在棋盘上一个地方指了一下:
“您是不是在这个地方多算了1目棋?”
林先生仔细一看,还真的是自己产生了错觉,就在石田先生指出的那个地方,自己从一开始就多算了一目棋,一直到最后都没有觉察。石田先生能够很快发现问题,这是因为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当中。围棋就是这样,围棋是“手谈”!那种通过棋子交流的感觉,只有真正的对手才能感知。对局室里当然还有其他人,能够真最快弄清楚情况的,往往都是对局者。
估计石田先生在对局中就会非常奇怪,明明是自己赢的棋,怎么对手会觉得他要赢呢?林先生的判断,他在对局中应该就可以感觉到的。因此他在赛后,可以立刻指出,林先生最可能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到了后世,在国际比赛中,也由于这样的规则问题产生过几次争议。而出多半发生在韩国棋手身上。几次争议都是发生在预选赛上,因为比赛的级别比较低,棋谱记录可能不健全,也有可能根本没有记录。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低级错误。说实话,只要发生这样的争议,问题基本上都是出在韩国棋手身上。
要说韩国对围棋最大的贡献,就是出了几位不世出的绝世天才,从曹燕子到李石佛,从刘昌赫到李石头。这些都是天赋卓绝的围棋高手啊。这也常常让李小强感到郁闷,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韩国怎么就出了这么多顶尖高手呢?真是没有天理。而在围棋的其他方面,特别是在围棋文化方面,韩国的贡献几乎为零。他们太把围棋当做竞技了,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这肯定不能算是一个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