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聊天(第2/3页)
张志东来了兴趣,这下是真的来了兴趣。他毕竟是围棋圈中的“文化人”。立刻就在脑海中挑选日本古棋有代表性的妙手。
“嗯嗯,我想想,‘丈和三妙手’肯定是要算的,那是最有名的,被称为‘古今无类之妙手’,下一盘棋还死了一个人。这个一定要分析。‘耳赤之一手’肯定也要算,那是秀策下出来的,也很有代表性。对了‘闲着之妙手’也很有名,这个也很有意思,你就分析这3个吧。”
“哟,我说张大记者,真不亏是文化人啊,挑出来的都很有代表性嘛。”
李小强打趣张志东。张志东仰首挺胸,摆出一副“你才知道”的样子。
“这三盘棋确实很有代表性。我就一个一个帮你分析,先从最简单的来吧。先说说‘闲着之妙手’,这步棋是妙手吗?值得日本棋坛那样吹嘘吗?要说这步棋,也就和‘后发制人’勉强挨一点边吧。还算什么妙手?两个下棋的还是什么八段,还好那时日本人总算是有自知之明,没有让他们两人中的谁谁谁升‘名人’,不然日本的‘名人’都贬值了。”
李小强在心里加了一句,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将来你看到后来LG杯李石佛对马小飞下出的那步“一路立”,自己后手做眼保持攻势。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后发制人。
李小强继续说到:
“他下那步‘闲着之妙手’的时候,自己的局面已经大优了。你反过来想想,他对手前面的攻击手段是不是太业余了,还什么‘准名人’呢,那样的攻击手法可能还不如你。那步棋最多是‘赢棋不闹事’的下法,还什么妙手,日本人也就会吹,明显在那故弄玄虚,毒害你这样的单纯小青年。”
张志东被憋得说不出话来。要反驳的话就证明自己是个纯情青年,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的。特别是在李小强面前,不过还是隐隐觉得李小强的话有点道理。
“好好,这个算你狡辩过关,那你说说丈和三妙手,那是日本最有名的。那三步棋还是厉害吧。”
“嘿嘿,那几步棋算是不错的棋。要说什么很妙的棋也夸张了吧。不是死一个人会那么有名?还‘古今无类之妙手’,看不出日本人真能吹啊。你自己想想,按你的棋力也可以理解的。丈和的前面两步妙手,如果按现在的说法,是不是就在那里抢了一个‘急先手’呢?”
张志东认真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丈和的对手下了一步“一路扳”丈和用两步妙手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脱先他投。还真像是现在说的“急先手”。
张志东苦笑:
“你呀,你呀……”
李小强继续跑火车:
“第3步妙手就不用说了,那步棋也就是‘场合手段’或者叫‘实战手法’,还什么妙手,只能说他对手前面的那几步棋是花架子,那么明显的破绽还下,对了,难道他以为自己的对手是大竹?大竹倒是有可能下不出那步‘弯’的。”
张志东哈哈大笑,对日本妙手果然少了一点敬畏心。
李小强继续鄙视。
“那样的妙手,不用说黄施范,就连徐星友他们也下过不少。所以你说我讲的有没有道理。日本古棋就是一片荒漠,妙手就是我说的小花。日本古棋除了道策还算个牛人,其他的,啧啧。”
张志东的兴趣越来越高:
“快说说,秀策的‘耳赤之一手’怎么样。看你的想法,好像你认为秀策不如道策。秀策可是留下一手很有名的‘秀策的小尖’,他怎么就不如道策了。”
李小强继续兜售自己的观点:
“那手耳赤之一手,你看来好像是很‘大局’吧,好像是很有‘境界’吧,不过要说很妙也说不上,没有那个‘耳赤的故事’也不会那么有名。总体来说那步棋和他的‘小尖’一样,非常讲究平衡。不过秀策这人在围棋上也没有什么突破。他下的棋还是在道策制定的框架之内。他在围棋上的贡献还是不如道策,道策毕竟是他们那个流派的开山鼻祖。道策这人还算有才,‘手割’好像就是他创立的吧。在我看来,日本也就他能和黄施范他们比比。”
“你还没有评价‘耳赤之妙手’怎么不好呢?”
张志东看向李小强,发现他在定定出神。像是在思考,又像是在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