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一部戏,多方人。(第2/3页)

“鬼子强了,我军弱了,难道就显的无能,不好被崇拜,这就是宣传策略。但是我只想说,看完《亮剑》的惨烈,看到我军死的比日本鬼子要多得多,战斗打的这么艰难,我真心不觉得我军无能,我只会更佩服他们,这么艰难的仗,最终我们打赢了。”

“报纸上争论李云龙该不该抗命,就是这场战争啊?我真搞不懂,这真的有争论的必要?非要打输了仗,人死光才算合理?”

“谁说李云龙不是英雄,我就不信战争年代所有英烈都毫无私人感情,开什么玩笑,就我们这一代人自私了?”

“李云龙抱怨几句还不行?要放在今天,有几个领导能够做到他这份上,我就服了。”

“还是头次看到张嘴骂娘,抬手就打的八路军干部,挺有意思。”

“那年头有几个人识字,说话粗鲁点还不行了,仗是你们拿笔杆子打的?”

百姓们不需要大道理,不是他们没有文化,他们蠢。

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敬重英雄的心,和对那个年代的同情,泥腿子打下了中国安平,却被报纸上狂贬,他们心里能不堵?

他们有着最基础的善恶,正是因为知道李云龙这样的英雄救了他们,所以才能包容李云龙的缺点。

李云龙抗命,并非是这件事本身受到包容,而是他的目的。

他是为了形势所逼,也是为了胜利,为了战友。

这种人性的光辉对于老百姓来说自然是能够接受的,而如果换做抗命是为了逃跑。

不用你大肆渲染,你要他喜欢李云龙,他也做不到。

中华儿女对于在危难之际拯救人民的革命将领,怎么可能因为他为了赢得战争的一次抗命,就将其归于匪类?

一味的灌输所谓的教条,施行愚民政策,在当今社会,恐怕只能掩耳盗铃,或许骗过十岁以下的孩子还是可以的。

主流片到今天之所以败落,正因为这群人拿观众当傻子,最终只能被抛弃。

当然观众们毕竟没有话语权,明天的报刊上,依然回事大肆批驳。

因为话语权掌握在这群看似权威的人手中,而这群人即使明白这个道理,即使也觉得《亮剑》好看,他们也依然毫不犹豫的要继续批判。

正因为好看,才要用最大力气去批判,不让这种风气蔓延。

一旦打不倒,就会有很多《亮剑》出来,成为主流,而他们曾经耐以生存的经验和荣誉过往,会变的一文不值。

导演界在行动,陈大健,早已在电视剧放完的一刻,就醒过神来,拿起笔,快速的写下一篇慷慨激昂的批判文字。

相比前段时间的言之无物,今日电视剧的播出,给了他太多论据,随手拈来,他不需要考虑观众的意见,他要写给上面看就行。

一个民族英雄,在他们笔下顷刻间就变成了一个面目可憎的土匪,而书写这个土匪的云易,自然是别有用心的,必须被打倒的对象。

而不只是他和他的战友们如此。

今天《亮剑》的播出已经冲击到太多权威阶层的理念,比如一直以来以党纪条约评论为生的专家们。

思想定型的学者们,以及各种要向主流思想靠近的官员们,专家们,教授们。

更别说很多资本阶层,如娱乐圈的各家公司,因为各种利益纠葛,他们绝不会希望辉煌的戏剧一再成功。

他们可不是那些专家学者,他们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很明确的能够从电视剧中得知这部戏可能造成的轰动,以及成绩。

毫无疑问,他们慎重起来了,没人想到《亮剑》居然会是这样的打开方式,就连他们也不得不说这部戏真的不错。

所以必须加入批判大军,将辉煌的势头打下去,决不让他好。

更别说一些政治上和云家不对付的,希望云易不得好过的,这么好的机会岂能放过。

至少靠近主流,是不会有错的。

然而这些人或许没有想到,今天观看这部戏的领导究竟会有多少,又是什么反应,他们没有途径知道,所以他们信心满满。

比如可以利用部队军人的荣誉感,毕竟这是一部军人戏,相比写的如此粗鲁,并且将英雄刻画的如此丑陋,军方必然要出来辟谣。

京城军区!

今天他们就组织了观看《亮剑》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