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1(第3/3页)

  年华似水,二十二岁,二十三岁,二十四岁转眼就流过去了,步入二十五岁的年头,对自己的个人问题,秦昭昭依然坚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态度。

  没有谈恋爱,没有男朋友,秦昭昭在深圳的生活很简单,除了上班就是呆在家里,很少会有什么娱乐活动,她一个人租着一间套房,十二平方米的房子配了一个小卫生间,住得自在又舒服,房租在她的月支出中占了最大一笔费用,她在吃穿方面可以将就,唯独住一定要住得好一点,因为就算是她在深圳的家,拥有自己独立的小天地,上班以外的时间,她不是抱着笔记本在家呆着,就是在图书馆里泡着,典型的宅女一个。

  来到深圳三年,她一直没有交到什么知心的朋友,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利益之争,很难会像学生时代那样有真正的纯粹的友情,她在公司认识的同事都只有普通交情,喝喝茶逛逛街什么的可以,能说心事的人一个都没有。

  她的知心朋友头一个还数谭晓燕,其次就算谢娅了,虽然和谢娅不在同一个城市,好在网络时代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有空时他们常在网上聊天,谢娅两年前和欧阳浩突然分手又回到上海,分手的具体原因她没详说秦昭昭也不好细问,只是觉得挺费解,他俩原本感情很好的,怎么一下子说分手就分手呢?难道真如报纸上所说,在浮躁的社会里,现代人的爱情观太善变,感情基础也太薄弱,经不起时间的考量?

  此外,秦昭昭还和乔穆一直保持着邮件联系,离开上海后,他们的关系倒比以前更亲近了几分,虽然很少通电话也很少在线聊天,但邮件却写得挺勤。因为他俩的性格都比较内向,直接的语言沟通双方都会感到不知说什么才好,将语言转换为文字就行云流水般顺畅了。

  在乔穆写来的邮件中,可以知道他的生活基本还是老样子。音乐台编辑的工作比较清闲,他业余还在教学生弹琴,也依然带着外婆一起生活在那套租的两居室。那套房的租金已经涨了又涨,他舅舅劝他不如自己供套房子,他想也不想就摇头。他没有在上海买房的打算,上海的房价太高,供楼很吃力,他不想做房奴。何况他将来也不打算留在上海,外婆百年以后,他会按自己的理想去厦门生活。

  她曾经回信建议他:“其实你可以现在就带外婆去厦门生活的。”

  他回复道:“外婆在上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根在这座城市。我不能让她离开熟悉的环境,在异乡终老。”

  乔穆对他外婆的细心体贴与爱护,令秦昭昭由衷地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