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3(第3/4页)

  秦昭昭做兼职做得最受气的一次是搞市场调查。那次有家连锁超市打算在市内某区开新的连锁店,前期先做一次附近居民的消费情况调查。秦昭昭领了任务出发,在居民区里频频碰壁。她还是头一回做这种逐家逐户挨个敲门调查的工作,加上又不会说上海话,很多人家打开门听她说了半句“你好,我是某某公司的……”就粗暴地打断她:“去去去,你推销什么我们都不要。”

  他们以为她是推销员,不耐烦地轰她走,就算是能耐心听完的也没耐心配合。

  “我没空做什么调查,你快走吧,真是烦死了。”

  “那……不好意思打扰你了。”

  秦昭昭一脸僵僵的笑,话没说完门已经啪的关上,厚实的门板冷冷拒她于门外。那种毫不掩饰的厌弃轻视,让她的眼泪差一点就夺眶而出。。

  那一天秦昭昭腿都快跑断了,嘴皮子也快磨破了,眼圈红了又红,但包里一摞调查表却只填了寥寥可数的几份。没能完成任务,她难过又沮丧地回到学校勤工俭学中心。同样回来交差的大三学姐邓洁交出的却是满满一摞填好的调查表。

  秦昭昭厚着脸皮去问邓洁是怎么完成任务的?因为她辛苦一天毫无成绩,她却如此成绩上佳,想来其中一定有什么决窍。

  邓洁是个小巧的上海女生,最初秦昭昭得知她是上海人时很吃惊:上海本地生不是都很有钱嘛,怎么她还需要打工呢?后来才知道邓洁家住在上海闸北的棚户区,那是城市的贫民窟,解放前谓之“下只角”的地方。大上海的地段和人一样都有三六九等之分,上只角下只角分得一清二楚。出身下只角的邓洁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大一就开始打工赚钱。她不像一般上海人那么高傲,对人很和气,秦昭昭的请教她半点不藏私,一五一十把窍门技巧都告诉她。。

  “首先你最好学会说上海话,如果一时学不会至少也要先学会几句打招呼问好之类的话。因为上海人听到说外地话的人基本上都不爱搭理的,如果你会说上海话就更容易跟他们攀谈上。”

  “你上门做调查时带上校徽和学生证,敲开门后千万别先说你是某某公司的,要先说你是勤工俭学的学生,让他们看你的证件。学生兼职打工比较容易博得人们的同情,会觉得咱们也挺不容易的,一般来说就不怎么会拒绝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秦昭昭当晚就在宿舍和常可欣学了几句上海话。第二天重整旗鼓再次出征,果然比头天的情况要好多了。每敲开一扇房后,她立马递上自己的学生证,先笑靥甜甜地自我介绍是兼职学生,尽可能博取对方的好感,不拒她于之门外。然后抓紧时间拿出调查表问几个关键问题,譬如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这些公司是会打电话抽查的,不能自己乱填一气。如果对方流露出一丝不耐烦,就表现得楚楚可怜一点,说自己是头一回出来打工,请叔叔或阿姨帮帮忙之类的话。叔叔阿姨们一般也就心软了。都是有孩子的父母,虽然做不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抽一点时间配合别家勤工俭学的孩子做个调查还是可以为之的。

  一次两次三次……渐渐地,秦昭昭干这活越来越很有经验。不再总是被人拒绝,只要能敲开一扇房门,她完成任务的机会就是百分之九十。这项市场调查工作做了一星期,她敲了不知道多少户人家的门。最后赚回了五百块钱,算是差可告慰她这几天为之吃的苦和受的气。

  学习和打工,成为秦昭昭当下生活中的两大重心。功课之余,她每天骑着单车在外面奔波。天气逐渐升温,夏天伴随着越来越浓密的绿荫和越来越热烈的阳光走近,一天比一天更热了,她却经常顶着炎炎烈日在街头干活。

  比如隔三差五地散发宣传单:

  “阿婆,某某超市本周大酬宾,有很多商品都在搞特价。给您一份看看吧!”

  “先生,某某手机经销店有优惠活动,您如果需要换手机的话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