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零章 港岛游(第2/3页)
杨诗韵知道肖遥写过粤语歌,也知道肖遥会说粤语,但是看着肖遥为了几十蚊的东西蹲在路边用粤语跟摊贩讨价还价,还是彻底颠覆了肖遥在她心中的形象。
连买东西讨价还价这种事情都不用自己这位本地人出马了,做为导游的杨诗韵在惊讶之余,再一次感觉到了一股深深的挫败感,只想拉着肖遥赶快离开这个让她感觉失落无比的热闹地方。
也不知道是杨诗韵幸运还是肖遥倒霉,肖遥这次没能逛完一整条庙街。肖遥和杨诗韵是从庙街的南端众坊街进入的,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发现前面围了好多的人,堵塞了道路,走不过去了。做为港岛最有特色的一条街道,港岛的很多电影都会在庙街道取景。看到一些举到空中的吊臂,肖遥不用问就知道,这是碰上剧组在这条街上取景拍戏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无论是港岛的电影还是剧集,都是无比辉煌。但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港片就开始没落了,剧集多坚持了十来年,目前在内地的影响力也是大不如前。现在港岛有才华有名气的影视人才都北上内地寻求发展,本土的电影和剧集,都可以算得上举步维艰。
肖遥打听了一下,发现这个剧组是港岛本地的一个剧组,甚至连电影剧组都不是,而是一个无线台的一个电视剧剧组,从导演到主演都是自己没听说过的,肖遥就连围观的兴致都没有了。
因为拍戏,差不多半条街都被暂时封闭了,肖遥也就没得逛了。
留意到杨诗韵似乎不喜欢吃路边摊,刚才逛街时几乎没吃什么东西,肖遥让杨诗韵找了一间干净的茶餐厅,两人正经的吃了顿晚饭后,离开了庙街。
庙街位于油麻地。油麻地与旺角、尖沙咀一起组成了九龙最繁华也是最著名的“油尖旺”地区。这个名字也是港片中出现过无数次,深深印在肖遥脑海中的名字。既然来了,自然要逛一逛。
油麻地历史悠久,相比旺角来更具有本土气息。这里的人们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港岛传统的生活方式,是港岛旧日生活的探询地。肖遥跟杨诗韵逛的庙街就在油麻地,两人吃完晚饭后出来步行在油麻地随便走了走,既是消食,也是感受一下港岛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旧日生活。至于旺角和尖沙咀,那就是开着车逛一逛了,也就是港岛人所谓的“游车河”。
“游车河”的路线从油麻地开始,在“油尖旺”逛了一圈之后,过隧道回港岛,然后是铜锣湾、湾仔老区,一路从西往东,一直到中环。
油尖旺、铜锣湾、湾仔、中环这些地方都是以繁华的商业区为主。在肖遥看来,这些地方繁华是繁华,但是跟内地燕、申、羊、深这些超一线大城市新兴的CBD比起来,好像也就那样。逛商厦这种行为肯定是肖遥不感兴趣的,所以肖遥大部分时间让杨诗韵开着车转圈,在车里看看就好,很少下车步行。
整个晚上,肖遥下车步行闲逛的地方非常有限。在九龙,肖遥步行闲逛的只有吃晚饭的庙街和散步消食的庙街附近油麻地其他老街道。过港岛后,肖遥下车步行逛过的地方只有两处,一个是位于湾仔区的利东街,最后一个就是位于中环的兰桂坊了。
利东街,俗称喜帖街和印刷街,是港岛著名的印刷品制作及门市集中地。肖遥知道这个地方,倒不是从港片或者港剧中听说,而是因为前世港岛歌手谢安琪的一首粤语歌。这个世界没有谢安琪,也那没有那首歌,但是肖遥查了一下,发现这个世界的港岛也有这么一条街道,连名字和俗称都是一样的,自然就想来看看。
走在利东街上,肖遥没有再做普及知识的老师,而是当起了勤学好问的学生,不停的向杨诗韵询问着这条街的故事。
跟前世一样,这条街的历史悠久,同样经历过重建,在港岛人中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自然是有故事的。这条街承载着许多港岛人的情感,其中也包括肖遥身边的杨诗韵,因为杨诗韵的父母结婚的时候,喜帖之类的印刷品就是在这条街上的店铺里订制的。
当肖遥问起这条街的事情时,杨诗韵还真是有不少东西可以向肖遥介绍。直到这个时候,杨诗韵才终于感觉自己像是个导游,不仅说了这条街的历史,自己父母在这条街上订做喜帖的事情,还说了许多听来的故事,扬眉吐气的在肖遥面前滔滔不绝的说了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