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诗歌比拼(第2/6页)

唐朝,如魏万一般千千万推崇李白的文人墨客都摇头晃脑诵读起来,只觉读之口齿生香。就连贞观年间的李世民,都拍手道:“的确好极!不仅豪迈、自负还有仙风道骨!”

【那我们这头是怎么写的呢?听好了啊!“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李白是化作了大鹏鸟,飞向九万里外的仙境,而我们绕着地球飞过八万里,巡视天上银河!

这意境不差吧?这气度不输吧?】

林菱点点头:“打个平手!”

【好,那就算平手!再看一首。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中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将深长的痛苦与离愁、长时间的怀才不遇与壮志难酬都用最夸张的比喻描绘出来了。】

“这句也极好啊!时光飞逝之感恍若犹在眼前!”各朝古人们也纷纷夸赞。

【那我们怎么写呢,我们写:“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时光飞逝又如何,何必要等?那些人像苍蝇一样嗡嗡叫就让他叫去吧!为什么要等?不如与时间赛跑,化被动为主动,去争这朝夕!】

李世民见多了吟诗作对“愁更愁”的诗句,但却很少见这样大气至刚的风度,人家还在愁,后人的诗却分秒必争,为什么那么急迫?连发愁的时间都没有留给自己。

“不简单!不简单!好一个只争朝夕!”这首词非常合李世民的脾气!

词起源自梁代,在唐代已然形成但要到宋朝才无比兴盛。在唐代的时候,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这一类风格豪迈的词几乎没有能够得见的,因此不仅李世民听得眼前一亮,唐宋两朝的人也都能明白这句词的价值。

“浑然天成啊,字句质朴却又叫人难忘。”苏轼是最喜欢这样的词的,他连忙抄写在纸上,准备日后细细品读。

【李白自负自信,他挥笔一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却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等待君王垂怜爱惜人才,将自己召回长安的李白,还在等李隆基回心转意,而我们却早已将天下家国装在心中!就算是一介布衣又如何,改造这个苍莽大地,舍我其谁?】

“好!好哇!”

明洪武年间,竟是朱元璋头一个跳了起来,他不是文采飞扬的皇帝,却也格外欣赏这种掷地有声、慷慨淋漓的诗句。

谁主沉浮,这问鼎天下的英雄豪杰咱老朱也算一个……等等!哎……朱元璋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拍手叫好的姿势“噶”的一声僵住了。

这哪里写的是自信啊!

朱元璋整个人呆住了。

明万历年间,早就猜到了什么的张居正挽起袖子,也将这句诗端端正正地抄了下来。他是个从不推崇诗歌的人,但是这句诗却让他感同身受——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感同身受。

【李白还有一句千古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爷爷也喜欢!“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达乐观,想必也激励了很多人。

人生旅途中的重重困难险阻终将过去,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李白坎坷不平的人生也到了新的境界了啊!】

唐朝,隐居庐山的李白半醉不醉,听到此,释然地微微一笑。先前观看仙迹品评自己的诗,他不发一言,对于如今这个千疮百孔、盛世不在的大唐而言,那些诗也好像随着盛世而毁于战火了,反而读到后诗,更令他心潮澎湃。

那么这一次,后人的诗会怎么写辽阔的大江,怎么写豁然开朗的新人生呢?

【我们没有写自己怎么样,也没有将痛苦寄情山水。我们写:“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李白济世救民、匡扶社稷的梦想破灭了,而我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重整了旧河山,收复了雄奇险峻的故都,才能写出这样的豪迈之言。

但这首诗写得绝妙的不止是这一句,还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我们借用它,在这首诗里为它赋予了新时代的新意义:四季变化,天地运行不息,这是客观规律,也是“天道”,而我们也应当不断向前,不断自省,这也是人类社会中的自然规律。慷慨高歌、高兴之余,我们也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最后还谆谆教导学子: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要停留,不要自满,让我们继续前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