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冶铁与快递(第3/5页)

而且这驿站虽名为驿站也不提供食宿、马匹……哦,后世并不用马,但他们的驿站也不给车辆供油、供电,似乎只是个暂时存放货物,等林姑娘这样货物的主人前来认领的地方。

倒比较像大明的“递运所”,这是洪武九年,太祖皇帝单独为了运输各地贡物、军需、赏赐物品的独立驿站,但也是由各地卫所管理,驿站与驿站之间管理非常严密,也并不是给民用。

如此汗牛充栋的货物,要如何才知晓货物主人是谁呢?即便要分拣,也得数十人吧!但张居正望着驿站里面,只有那个方才气急骂人的女子,又回去蹲坐在小山般的货物中,用个小黑铁盒不断扫过货品上有字迹的白纸。

后世驿站,竟只有一人就能运转吗?

张居正又想到快递二字。

大明驿传如流星,八百里也不敢说快,毕竟军情如火、灾情如命,即便已是八百里加急也奢求更快,因此只称“急递”,那后世所谓“快递”,又有多快呢?

他还在沉思,直播间里却冒出来了一行字:

【Happy Forever Big King:主播爷爷,请问下,当今快递与古代驿传有什么区别呢?】

张居正笑了,这问题问得机巧,永乐帝是利用这“直播系统”想要隔绝古今从而掩人耳目的自动“翻译”功能来故意诱着林老夫子说话呢,论精明,还是成祖精明啊!

不过,他转念一想,若是永乐帝知晓自己竟从太宗变为了成祖,只怕会大发雷霆吧?

林爷爷目送林菱又钻进了快递堆里,正和鸟鸟驿站的人商量怎么帮忙搬冰箱上来,于是又把目光放到了直播间,正想接着讲冶铁的事,就见有人问了新问题,于是下意识就回答道:

【这位……呵皮大王朋友!你是不是问现在这个快递行业和古代驿传有什么区别?那肯定有区别嘛,如果要比较,咱们现在公*员的公务出行,更符合古代驿传的功能,而不是咱们日常使用的快递物流。秦汉时期,邮驿“驿马三十里一置”,魏晋南北朝时期还颁布了《邮驿令》,那也是历史上第一部 有关驿站的法律,同时,随着南方水运兴起,这时的“水驿”也蓬勃了起来。

隋唐时期,邮驿制度又更加完善,管理严密,建立起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陆路、水路驿站网络,四通八达,也是每隔三十里就设置一驿。除此之外,唐朝万国来朝,还开发了海上国际交通线,很有“巨唐”的特点。

宋朝驿站最大特点就是急脚铺的组建与广泛运用,他们每隔六十里一个驿站,每隔十里、二十五里设置急脚铺,这些急脚铺是用来传递私人信件、货物的,倒有点像咱们现在的快递驿站了。元代在宋代基础上再次完善,建立了“站赤”,更加完备,驿站数量和范围都远超前代,到了明清两代已经是趋于完善了,驿递交通网四通八达,遍布全国。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古代驿站是皇权触角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古代驿站的职能与咱们的快递截然不同的原因。古代驿站主要负责为出行的官差、使者提供车马夫等人员和物资。同时,根据出行官员级别及公事的急缓、重要程度,也会制定不同等级的接待标准。

比如明代永乐年间的驿站就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情况,还专门为进京朝贡的其他藩属国设立了驿站,如夷人馆、朝鲜馆等。这些为藩属国设立的驿舍通常都建造得比寻常驿站华丽,还很具有民族建筑特色,比普通的驿站要更大更漂亮,还有点像江浙那一带的高速路服务区哦。而且,这些驿站的官吏在接送朝贡使者方面也肩负重任,有时甚至要亲自陪伴其入京朝贡。】

永乐朝,年迈的永乐帝和皇太子朱高炽、皇太孙朱瞻基坐在内殿,三人面前摆着瓜果点心,一同听那林老夫子说起明朝的驿站。

永乐帝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但此时不由也有点不自在——他也不知为何,知道老爹是那“棣子,开门,是爹地”以后,就总有些心虚虚的。

他装作不在意,低头喝了一杯茶,却不住地瞄着那仙迹的左下角,生怕冒出一行显示着“棣子,开门,是爹地”的字。

知道老爹或许就在洪武朝不知哪一年听着他的所作所为,永乐帝就罕见地有一种近乡情怯之感,既想看到老爹对自己为帝的评价,又害怕看到老爹咄咄逼人的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