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第3/5页)

高洋从小在这种压抑氛围下长大,性情极度偏激,一心想做出点成绩证明自己。

然而,不被喜欢的孩子哪怕呼吸一下都是错,娄太后对他委实深恶痛绝,哪里管高洋是英雄天子还是狗熊天子,皆是一视同仁地看不起。

长期以往,兵败加内乱,高洋开始借酒消愁,越喝越暴躁,越暴躁越喝,清醒时少醉梦时多,终于因为饮酒过度忽然暴毙。

本来,高洋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高殷,但娄太后既然不喜欢他,怎么会喜欢他的儿子呢,当即高高兴兴地支持自己的第三子、高洋的弟弟高演发动政变登基。

娄太后特意叮嘱高演莫要伤害侄子高殷的性命,高演表示,哈哈,不听不听,反手一刀将人送上了黄泉路。

结果他这个皇帝当了一年就病重,死前自知幼子高百年无力抵挡自己弟弟又一次发动政变,干脆直接将皇位传给了弟弟高湛,并恳求说,皇位你要拿就拿去,莫害我儿性命。

高湛心想,笑死,我是啥人你还不知道吗,我看你怕是在做梦,转头就将高百年斩杀。

高百年死前祈求说:“乞命,愿与阿叔作奴。”

高湛不加理会,将他弃尸在水池中,池水尽化为赤色。

北齐的皇帝如走马灯般变幻,北周的皇帝也三年间换了三茬。

不过,因为三个皇帝都是大冢宰宇文护一个人杀的,都属于傀儡皇帝,北周政权有宇文护在头顶上压着,倒远比北齐稳定许多。

天嘉二年春,宇文护致信陈蒨,相约共伐北齐。

此战的爆发起因是宇文护的母亲阎夫人当年在东西魏分裂时,滞留在晋阳境内,宇文护己经打听,至此始有音讯,于是修书一封给高湛,让他归还自己的母亲,许诺两国友好。

不料高湛勃然大怒,反倒将宇文护的使者斩杀,宇文护自然不能忍,当即调兵遣将十万,准备大举攻齐。

北齐也有自己的盟友,那就是突厥人,数十年间最大的灭国之战即将在此时爆发。

宇文护的思路主要是围攻河阴,进而占据洛阳,横扫黎阳,直取邺城。

柱国韦孝宽、蜀国公尉迟迥、大将军杨忠分等六将兵分六路,围攻河阴,不发一矢一镞,一面严密封锁消息,打的就是据险而守、以逸待劳的主意,准备等北齐援军到达之后一举破之。

周军部署尚不足以形成合围,宇文护向陈蒨求助,请陈朝派人配合他的征战计划。

关于究竟该不该出兵,朝议会上众人各执一词,或云“周国与我连年侵边骚扰,哪得使贼子诚心如意”,或曰“此乃侵吞齐国的良机不可坐失”,皆有自己的主张。

陈蒨神色淡然,一只手闲闲地轻抚着膝上长剑,听了半晌,待所有人的意见都表达得差不多了,目光一齐投来,方才语气决断地告知说:“江国公、楚国公、始兴郡公,各领兵马万余,进攻邙山南北、阳城。”

此话一出,支持出兵的人欢欣鼓舞,不支持出战者唉声叹气,吴明彻、萧摩诃、程灵洗各自领命。

众人等了半天,都不见有下文,不觉愕然道:“还有呢?”

灭国之战啊,咱家陛下总不能就安排三万人参战吧。

陈蒨还真不打算再派人了,至少现在不行,至于什么时候行,取决于被他提前一步派出去的韩擒虎和慕容绍宗工作进度。

金镛城守将是韩擒虎故旧,历史上就是被他单骑入城劝降的,陈蒨依旧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吴明彻等人表面上负责和北周配合作战,实际上要切断高湛退路。

慕容绍宗作为从前的北齐战神,威望颇高,在北齐内地一面纵横驰骋,一面劝降安抚,所过之处有不少齐军倒戈。

当然,大家倒戈也不完全是因为他的名声,主要还是辛弃疾带了三万精锐明夷军,谈不拢就打,这搁谁身上不怕啊。

这一路的终极任务是先打一波,再丢一波,最后让高湛觉得南方很弱,自己又行了,来一套御驾亲征的操作,准备将在北周那边损失的土地都从南方补上。

然后,就可以活捉他,让他当「叫门天子」啦!

陈蒨一通战术谋划猛如虎,宇文护在河阴被斛律光、段韶先后大破,输得极为凄惨,无奈只好又一次向南方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