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第5/6页)
侯景留在新安的军队以步兵为主,众人一见主帅跑了,旌旗低靡,也跟着闻风丧胆,疯狂逃窜,自相踩踏消亡者不计其数。
陈蒨顺利打入城中,接见来自四郡的驰援义师,将众人各自安排下去,心中不觉有些惆怅。
唉,人手还是不够用啊,特别是将帅之才,现在队伍中能独当一面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新安甫克,他即马不停蹄转战建德。
本打算与侯景主力正面碰撞,谁料侯景一听新安败讯立即撤退开溜,跑得比兔子都快,只剩一群来不及跑的下属压根不知道情况,还在建德城进行着老业务——街头巷尾,纵兵劫掠。
陈蒨见此,勃然大怒,传令下去这些侵扰百姓的,有一个算一个,皆杀无赦。
言罢,亲自带头,第一个挥剑杀入街巷,解决乱贼。
陈蒨一剑一个敌人,正飞快厮杀间,忽见不远处有一叛军正在举起屠刀,欲杀身前的流民。
隔了数步的距离,再把剑从尸首上抽出来已然来不及,陈蒨反手拔下束发的簪子,奋力一掷。
发簪末端当空掠起一道银虹,摇曳霜寒点点,似星辰迸溅,径直洞穿了那叛军的咽喉。
动作之利落,甚至过了好一会,那伤口处才齐整地喷出了一道血箭。
嚯,万朝观众都惊呆了。
陈茜茜这一手力量,丝毫不逊色于羊侃的马背上拉开六石弓啊。
韩子高惊魂未定,抬眸望去,树下有个少年将军眉眼冷冽,青丝披散,神情疏淡地一下抬眸望过来,手中剑锋熠熠映着眼底的星芒。
他轻声道:“多谢将军相救。”
陈蒨见这少年粗头乱服,不掩国色,不由微微一怔。
老陈家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什么陈霸先、陈仪华,多少都有点爱美之心和怜香惜玉的习惯,陈蒨也不例外,于是他向对方缓缓伸出手,声音极其温和:“你别动。”
韩子高不知他意欲何为,不敢动弹。
陈蒨的手越伸越近,指尖冰冷如玉,从他颊边擦过。
就在韩子高莫名紧张、甚至有点戒备的时候,忽见他从一旁的尸体上拽出了那根发簪,搁自己袖子上擦擦,如获至宝地收了回来。
“花大价钱制作的利器,就等着什么时候来个攻其不备,没想到还真用上了”,陈蒨捧着发簪,神色专注,“可不能浪费,等会洗洗还能戴呢。”
上回辛弃疾说他将小刀藏在袖中刺杀别人,太过于冒昧,陈蒨于是选择了比较隐蔽的路线,将利器改成了发簪形态。
韩子高:???
将军你如此节俭,实在是有宋祖之风啊。
【作者有话说】
裕总:???你说清楚,啥宋祖之风???
茜茜:缺将军,缺靠谱的属下。
韩子高(踊跃举手报名):来了来了!
本章写了羊侃,近来在看《梁书》看到《羊侃传》,深感此君真是这个时代一等一的英杰,文武双全,才华横溢,甚至找不出一点瑕疵,近乎完美无缺之人,就是怎么知名度这么低呢。。。
回头想想,可能是因为羊侃到来的时候韦睿已经死了,陈庆之的辉煌期刚刚结束,没赶上梁朝北伐一路高歌猛进的好时候,所以没能有太多机会去建功立业。到他自己当主将的时候,其实只剩下他一个人,独木难支,身边别说韦睿陈庆之,就是兰钦这种能帮上忙的二流将才都没了。最风华正盛的羊侃却遇见了雄心不复的梁武帝,只留下无尽唏嘘。
之前觉得史书里面最悲哀的是,“若使当年身不遇,老了英雄”,现在看看羊侃的故事,才觉得即便遇见了也是同样的悲哀。
梁武帝对羊侃确实不错,加官晋爵一路飞升,可惜羊侃晚来几年,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时代的机遇和天命都已经不在梁了。正因为他们也曾君臣相得,在这种历史滚滚大潮的轰击席卷下才显得分外悲哀无力,唉。
分享一段《羊侃传》里很喜欢的:
(侯景)遣仪同傅士哲呼侃与语曰:“侯王远来问讯天子,何为闭距,不时进纳?尚书国家大臣,宜启朝廷。”
(羊)侃曰:“侯将军奔亡之后,归命国家,重镇方城,悬相任寄,何所患苦?忽致称兵?今驱乌合之卒,至王城之下,虏马饮淮,矢集帝室,岂有人臣而至于此?吾荷国重恩,当禀承庙算,以扫大逆耳,不能妄受浮说,开门揖盗。幸谢侯王,早自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