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6/7页)
“君实很厉害”,他由衷地赞叹道。
这么厉害的陆君实,以后会做什么呢?
辞官只是暂时的,他终究会回到朝堂,去匡扶社稷、周济天下的。
张世杰觉得,他这位好友一定会成为那种古往今来的第一流名臣,中兴英才,挽救摇摇欲坠的社稷,在长空尽头捧起一轮旭日。
陆秀夫有志向,也有能力做到这一件事。
他是十九岁的少年进士,当年登科时,朝野间就隐然有一种先兆传言,说是“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陆秀夫 ”,堪称一语成谶。
张世杰觉得,虽然前半句异常荒诞不经,后半句却是千真万确。
君实就是有这么好!
然而,这一条通向永世孤寂的漫漫长路,想必也会很辛苦吧……
陆秀夫见这家伙一直在发呆,随手扯了山间一根草,在他脸上胡乱扫了几下:“想什么呢?这么专注。”
张世杰给他包扎好伤口,拿纱布打了个蝴蝶结,一边认认真真地说道:“虽然君实很厉害,但术业有专攻,以后打仗这种事交给我来做就好,还是让我来保护我的朋友吧。”
陆秀夫点点头。
张世杰心中忽然涌现出一个绝妙的主意,拉着他就往山崖边跑:“你等着,这笔帐必须得讨回来!”
天色熹微,他高踞在山巅,瞄准蒙古大营,长笑声中,居高临下地射出了一箭,钉在了正中央的空地上,裹挟着一张布帛,入地三分。
布帛上写着:“区区蒙哥,老魔小丑!饮恨夔州,呜呼哀哉!”
山下,败退回营地蒙古大军捡起来一看,无不暴跳如雷,群情激愤地向主将吕布请战。
“战便战”,张世杰立在悬崖上放声大笑,“我迫不及待想看见你们前来送死了!”
陆秀夫比他沉静一些,在他笑得快要滚到地上的时候,伸手扶住了他,神色同样是明亮而骄傲的,冷然凝视着下方,轻轻说了一句“不堪一击”。
这一对少年挚友并肩立在烽烟滚滚的炮火与血雨中,挽剑在手,似攀折星辰,如流的月华拂满了衣衫。
此一刻,此一生,他们似乎都一直这样并肩而立,彼此扶持,背负起了一整片社稷山河。
……
然而,让张世杰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因为他的一时意气,才导致了后来整个夔州的陷落。
吕布带回了那张布条,这才知道,城内坐镇的居然是张世杰和陆秀夫。
他便是自视再高,也不能笃定自己在这种明显劣势的攻城情况下,还能打赢宋末三杰其中的两个。
而且时间不等人啊,忽必烈那边也不知道啥情况,拖得越久,不可控因素就越多。
于是,在陈宫的提议下,吕布最终选择了一种……“非常阴险”(陈宫原话)的政治舆论操作。
他找人根据布条模仿张世杰的字迹,伪造一封投降书,声称将和陆秀夫一道杀死夔州主将韩宣,举城归降。
消息一传出,宋廷上下无不哗然,只是简单地对比了字迹,根本没有派人查探信息的真伪(这也让陈宫所作的众多布置都白费了!感谢贾似道的谗言配合!),就将陆张二人打上了叛国贼的标签。
理宗亲传诏令,务必要将二人抓捕回京,供百姓一人一刀,凌迟处死。
老帅吕文德更是气得七窍生烟,当即派大军南下,轰轰烈烈十万人马,准备进攻夔州。
面对这种情况,陆张二人其实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自尽证明清白,二来就是投降蒙古。
天下没有人相信他们,只有目前在家乡的文天祥听到此讯,离山四处奔走,上书给宋理宗希望彻查,在石沉大海后,他决定不远千里,孤身前往夔州城看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天祥只有一个想法,无论如何,无论发生了什么,他的朋友陆秀夫都不可能是叛徒。
出乎预料的是,处在漩涡中心的夔州城,这时倒是战火稍歇,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宁静。
吕布派大军驻扎在夔州城下,始终围而不攻,他打算孤身入城,向陆秀夫和张世杰说明情况,并且尊重他们的最终选择。
他不认为可以用欺诈的诡术换来真心,尤其是对方是真正光风霁月的国士,天下无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