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4/9页)

那官员手中拿着的,正是纪元买过的《文章汇集》,一本十五两银子那个。

朝中官员,大多都是科举上来,自然会对科举文章感兴趣,如今会试结束,那书店便宜处理这些书,不过五两银子一本,这官员顺手带了一册。

左右这会无聊,便翻看翻看。

前面的文章也还好。

但翻到五十几名时,这建孟府纪元的文章,倒是有些不同之处。

此书收集的是考生们的乡试文章,准确说,收集的是四书文。

五经多杂乱,每个学生的考题可能还不一样,所以比较四书文是最合适,最公平的。

后两场更不用说,直接被忽略。

“你们看,这学生一答后生可畏,二答莫见乎隐,三答不知者以为为肉也。”

“一篇比一篇有意思。”

宋大人见此,也凑过去看。

程大人也不例外,等他看到那文章上的名字,有些诧异。

这不是纪元吗。

再看籍贯,确定了,这就是他堂弟的学生。

因为纪元的名字排在五十多号,很少有人会耐心翻完全本,多是看了前十几二十几便算了,复习都来不及,谁去看后面的文章。

现在考试结束,倒是有人真的一篇篇读过去。

“写得好!以有成期之,以无成警之也!”

那买书的官员直呼精妙,又道:“精神自流,真真切切,极好,当真极好。”

“看看下一篇。”

纪元的乡试文章,在会试放榜之前,又被拿了出来。

三篇四书文读下去,程大人,宋大人,表情完全不同。

宋大人道:“今年会试,当真卧虎藏龙。”

那文章看似严丝合缝,又带了少年人的锐气,细读之下,却是意极深,脉极细。

宋大人说完,脸色却是难看的。

他对自己儿子几斤几两心里清楚,要说文章确实不错。

可对比眼前的,似乎又缺了些什么?

程大人看了一眼,心道,缺的是精气神。

程大人当年科举,那可是探花郎,若不是程家有事被牵连,他也不至于还在正五品郎中位置上坐着。

可见他的文章绝对不会差,他的眼光也很独到,故而上司宋大人经常把文章拿给他,让他帮忙看看。

宋大人儿子文章确实不错,可少了这股精气神。

如果宋大人儿子的对手是纪元,只怕要落下乘了。

一时间,工部众人意识到什么,偷偷把文章汇集收起来。

天齐国各部主官都称尚书,左右手为左侍郎,右侍郎。

下面便是各司郎中。

宋大人为工部左侍郎,上头只有一个工部尚书大人。

而尚书大人今日去文渊阁了。

他们简直在唯一上司头上踩雷啊。

买来文章汇集的员外郎,在程大人疯狂暗示下,把书藏了起来。

放到现代,这位从五品的员外郎肯定要在网上大喊:“在上司面前没眼力劲是什么体验!”

好在工部左侍郎宋大人还在为会试榜单牵动心神,没工夫理他们。

“时间快到了吧。”

众人下意识抬头,好像确实要到了。

会试榜单比之乡试,准时很多。

说是巳时正刻放榜,那便是巳时正刻放,一点也不耽误。

此时贡院门外,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方才说不想出门的程亦珊也来了,她好朋友想来看热闹,硬是把她从家里拉出来。

“好多人户等着选小郎君呢,你不爱看?”

程亦珊诚实点头。

爱看。

但她几次观察下来,也就一个书生长得英俊,旁的不行啊。

只听钟声一响,榜单被张贴在最高处。

“榜单出来了!”

“会试成绩出来了!”

“大家不要挤!慢慢看!”

而最高处第一的位置,赫然写着一个建孟府所有人都熟悉的名字。

纪元。

建孟府众人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怎么办。

竟然一点也不意外。

是纪元的话,一点也没问题。

不说跟纪元最熟悉的白和尚,高老四了。

从建孟府出来的人里面,比如张洵,甚至上次乡试的解元章解元,以及去年乡试第二的孟华伟。

还有刚开始看不上纪元的贾昊,赵云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