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7/9页)

若再不讲,心中的想法就要喷涌而出了。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

纪元写下这句话,心中再次揣摩。

有功劳就赏赐,有罪一定要罚。

这样的话,好人会一天天增多,坏人就会慢慢减少。

这对社会风气都是有益的。

“当年唯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金人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之前都说岳家军的纪律森严,连对手都说,撼动山很容易,撼动岳家军很难。

以此看来法度的遵守,跟纪律严明分不开。

后面再写,“汉顺苏章,与友畅谈,次日将其友罢官论罪,令州内官吏肃然,使其风气一清。”

这是举例子,汉朝的时候有个官员叫苏章,他跟好朋友一起喝酒聊天,但第二天还是按照之前查明的真相,把贪赃枉法的好友抓起来了。

州内的官吏知道苏章秉公办事后,整个州的风气都好了。

对于苏章好友来说,自然要痛骂好友。

此时若代入好友的身份,肯定觉得苏章猪狗不如。

但大多数人,还是被贪赃的普通百姓。

知道此事,必然拍手称快。

此抉择难不难。

很难。

可要不这么做,必然会一步退步步退。

守住本心,何其艰难。

纪元再次叹口气。

从小家的对错,再到大家的善恶。

最后到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法律能执行,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法律不能执行,国家就会乱。

第一题写完,感觉字数不太够。

纪元干脆在第二题里继续作答。

等到时间截止,近两千字的文章刚好写完。

眼看考试官收卷,纪元揉揉脸,感觉自己是不是冲动了。

明明应该老老实实作答,怎么写了那么多真情实感的东西。

可现在说把卷子撤下来又不可能。

纪元摇摇头,让自己冷静下来。

写就写了,反正是心中所想。

出了考场,同窗等人就在外面,看到纪元后,大家都松口气。

看纪元交卷晚,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正荣县众人,都有些草木皆兵了。

跟其他过了府试的考试完全不同。

这件事,确实让大家成长许多。

虽然这些成长有些痛苦。

郭夫子道:“考完就考完了,咱们等着成绩吧。”

许春点头,他好像做了什么决定,低声对纪元道:“那幅画,我不送了。”

纪元四月二十五晚上,把乌堂先生的画给了许春。

并告诉他,府学右训导确实喜欢,送了就能解决他的难题。

今日四月二十八中午,府试考完,成绩还未出。

许春深吸口气:“此事我本就错了,不仅是赌钱做错,之后不加自省,更是错。”

“这幅画放在我手上,如同烫手山芋。”

“若真的送出去,我大约也不能读圣贤书了。”

正荣县众人往酒楼走着,许春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若这次院试能过,是我的幸运。”

“若不能过,也是我活该。”

许春像是对纪元说,又像是对自己讲。

“若交出去,那真的是贿赂官员,我就真成了陈举人。”

此刻的陈举人,已经成了正荣县学生口中的反面例子,说出来十分顺口。

“那陈举人或许只是为了堵我的口,但他那句话也没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纪元,我想保持我的道德和品格,这没错吧?”

纪元看向许春,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他现在想同右训导说一句,他们县学不是天真!

他们的程教谕也不天真!

他们的县学就是兰芷之室!

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样如此。

许春挣扎过,纠结过。

可他还是在做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路。

是一个外人看起来很纠结,不爽快,甚至有些憋闷的路。

但他们真的在走。

他们真的把圣贤书读到心里去了。

同样的一句话。

同样的一句,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放在陈举人之流,是用来歪理的。

放在许春此刻讲,是用来正名的。

许春回到酒楼,第一时间把画还给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