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刘备之所以风生水起、皆因重用赵云之故(第2/3页)
中间听着庞士元的主意,命张苞关兴,分路进窥河洛,张飞援应双方,因之诸葛亮得以乘机恢复关中,荡平并地,声势十分浩大。
依着关羽的意思,便要起兵进犯许都,与徐庶切实商议,却被阻止,“君侯请息远征之思,先求近攻之策,昔人有言,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昔吴方入郢,而越即入吴,愿君侯深思,曹氏之不可猝亡,而江南之近在肘腋也。”
关羽不解道:“元直何以肯定江东一定会乘虚袭我?”
徐庶侃侃而谈,道:“自主母凶终,吴汉之交已绝,彼既绝我,定当附魏,既已附魏,则魏存吴亦存,魏亡吴亦亡,魏势日危,又岂是他江东之福?”
“孙权限于危急存亡之际,怎会不助曹以谋我?谋我之道,非出夏口以图江陵,即由夏以窥巴陵,势之所必至,理之所必然。”
“胜则足以窥长沙,不胜亦足以扰我响应雍梁之卒,便如我之窥河洛以掣援关辅之曹军也。”
“江东文武辑和,将吏精锐,合肥战胜之后,即从事休养,元气盎然,兵力充足,若以援曹之故,溯江上犯,定不可等闲视之也。”
“曹军被我军西扼于潼关,北扼于上党,求一战而不得,出他道而不能,必以唇齿之谊激吴,令吴军以攻伐于我。”
“我稍失守,则荆襄之防必急,关辅之心必然动摇,曹军必尽起大军攻并州,而遣偏师以制关辅,以致死之兵,临新得之地,一城失守,全功尽弃矣。”
关羽叹服道:“元直之言,洞彻内外,吴既袭我,我当如何御之?”
徐庶略作沉吟,即道:“潜江、沔阳各地,现驻重兵,水陆严防,江东决不敢犯,所虑者巴陵太守伊籍,吏事有余,武备不足,刘琦多病,不胜战阵,江东若沿湘而上,则巴陵危矣。”
关羽微微颔首,“似此如之奈何?”
徐庶自信地笑道:“可令子龙夫妇,领水兵五千,直出洞庭,协助刘琦镇守巴陵,令廖化胡班领陆军五千,驻扎羊楼峒,据险以待,江东虽有十万之卒,欲越此险也甚为不易。”
“君侯自引大军一万,出巡周边,既壮声势,亦杜窥伺,荆州之防,庶愿尽力以任之也。”
关羽欣然笑道:“军师计划周详,江东无奈我何矣。”
急命人传令赵云速往巴陵,所有水陆军吏,悉归节制,廖化胡班去到羊楼峒把守要隘,关羽即日出巡周边,荆州大小事件,悉由徐庶处理。
赵云奉了将令,携妻领军顺流直下,到了巴陵,会着刘琦伊籍,询问江东有无军事消息?
二人答道:“前有细作从江夏回来,言吕蒙召徐盛过江商议事件,三日未归,现在江夏守将换了甘宁,夏口守将换了徐盛,吕蒙不知去向。”
赵云闻言双目一凝,沉声道:“孙权命吕蒙守夏口,即为谋荆州,无事换防,必有举动,岂有统兵大将不知去向之理?”
说完急忙下令,将水师船只开赴下游道人矶,分屯东西两岸,江东上游船只无论大小,不许放行,违令者斩,水师将校领令,即行开拔。
赵云吩咐刘琦伊籍,紧守巴陵,自己两口子统率部属,随后出发。
刚到道人矶,前面哨船进来禀道:“江面上有几十只商船,向上游开驶,不服盘查,势将用武。”
赵云心下长舒口气,还好来得及时,冷笑道:“商船喧闹,有恃无恐,必系江东奸细。”
吩咐众兵一拥上前,将船上所有商人,尽行诛戮,不必容留,众军得令,蜂拥上前,围着商船,径直开杀。
那些商船,本欲赚开关口,越过上游,被赵云令兵船围攻起来,不能逃脱,就船中拿出短刀军器,上前抵敌。
赵云见此情形,知系江东军士无疑,急就军中擂起鼓来,屯兵四合,一霎时将那几十只商船,杀得烟消火灭。
东吴大将潘璋陈武见势不妙,跳水逃生,赵云正待叫人下水擒拿,只见下游旌旗蔽日,金鼓震天,江东的兵船,如黑云一般,层层推了上来。
赵云吩咐将所有兵船分成三路,一路分成三行,第一行尽用火弹火箭,射击贼兵船帆,第二行尽用诸葛连弩,专作冲锋之用,第三行尽用短刀盾牌,逼近贼船迎敌。
安排初定,江东兵船堪堪赶至,满驾风帆,驶如奔马,赵云令将各船约住,待到江东船只刚离一箭之地,中军船上一声鼓响,三路兵船上,第一行的火箭火弹,尽向江东兵船风帆上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