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十八章 弦歌台上,偶听是昔流芳(第3/4页)

就在这时,冷不防从她旁边传来一阵狗叫声。听得狗叫,韩菱纱蹙眉看向旁边,却见有一只大黄狗,正在当街对着自己摇头摆尾的狂吠。在它的旁边,还站着一位油头粉面的年轻书生。

韩菱纱此刻正在气头上。同伴已经走丢,却遇黄狗猛吠,正是晦气之至。她当即秀眉倒竖,瞪着黄狗,便要发怒。谁知道,还没等她先喝斥出声,那黄狗边的书生察言观色,却抢先说道:“姑娘息怒,姑娘息怒!”

韩菱纱正要觉得他善解人意之时,却听他继续说道:“是这样,我家的小黄胆子特别小,别人一吼它就害怕。”

韩菱纱一听,觉得这书生不可理喻之余,随口叫道:“胆子这么小,还做什么狗。”

“岂有此理!”没想到这书生立即摆出一副傲然的姿态,模仿韩菱纱的口气阴阳怪气地说道,“你脾气这么坏,还当什么女人!”

“你说什么?”韩菱纱这下可真恼了,上前一步,瞪着书上冷冷说道,“有胆子再说一遍。”

“没有,没有。”看着一下子冷静了的少女,本来还准备继续调戏调戏的书生,忽然感觉一股寒意袭来。这寒意很像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在正午的阳光下一下子渗入自己的骨髓。他猛地打了个冷战,这一低头,恰好看到少女腰间那对短剑,顿时更加忙不迭地说道:“不敢、不敢,小生先走一步!”话还没说完,他便着急上火地吆喝着自己那只不开眼的狗,一起跑开了。

“云天河!不要让我找到你!”站在陈州大街上的人流中,妙龄少女望着天空悲鸣,“姑娘我自从遇到你,就变得衰事连连——现在连狗都欺负我!”

抱怨归抱怨,人还是要找的。韩菱纱江湖经验丰富,顺着刚才云天河二人走散的方向,问了问沿途固定摆摊的摊主,很快便知道两人走散的路线轨迹。就这样一路问,一路走,循着二人行走的路线,韩菱纱大约在拐过两三个街角、走过三四条长街后,便在陈州城西南角的南坛湖畔,终于看见二人的身影。

“奇怪,这两人怎么会跑到这儿来?”韩菱纱有些奇怪地忖道。

没错,云天河和柳梦璃,现在就在南坛湖畔。不过他们并非在湖边欣赏湖景,而是身处湖畔一处特别的建筑中。陈州,韩菱纱以前来过,自然知道云天河二人所在之地,乃是本地一处名胜,名为“弦歌台”。弦歌台虽名为台,实际是一座孔圣人庙。不过,弦歌台和其他天下各处的孔圣人庙都不同,它不仅历史悠远,还直接和孔子有关。

原来,典籍中十分有名的孔子“厄于陈蔡”,就是发生在此地。当年孔子和学生们因为“宣扬不正当思想”,被不明真相的陈国百姓围困在韩菱纱眼前那座南坛湖小岛中。不过孔子既然身为圣人,心理素质自然绝强。在粮食耗尽之际,他教弟子一起挖掘岛畔南坛湖中的蒲根作为食物,前后七天,最终脱困。

于是,“孔子厄于陈蔡,绝日弦歌不止”,后人根据这个典故在南坛湖中小岛上建筑圣人庙。又为了朝拜方便,便在正对小岛的南坛湖边建了殿堂,取名为“弦歌台”。弦歌台又名厄台、绝粮祠,按韩菱纱的理解,总之就是纪念圣人当年糗事。

当岁月流逝,当年的往事渐渐淹没于历史的风烟。后来当地的普通百姓,对“弦歌台”之名望文生义,将此地渐渐变成歌舞娱乐之所。对孔圣人当年风骨情怀的祭拜,转到南坛湖中小岛的圣人庙中专门实行。如此功能分离,倒是陈州人一件两全其美的创举。

略过这些风土人情不提。再说韩菱纱,见云天河二人已在弦歌台中,她心中腹诽道:“他们倒是腿快。”虽然心中抱怨,她还是赶忙走了过去。

来到弦歌台中,韩菱纱看见云天河和柳梦璃已在正殿中央,正背对着自己不知道在看什么。

“好哇!总算给我找到了!”韩菱纱快步走上前去,高声招呼。

云天河一听见韩菱纱的声音,赶忙回头,十分开心地招呼道:“菱纱,你快来!”

“来什么来!你又到处乱跑!嫌以前闯的祸不够多是不是!”韩菱纱白了他一眼。

“我、我刚才也不知怎么,不知不觉就走到这里来了,呵呵。”云天河挠了挠头,讪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