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分袂叮咛愁一缕参禅溜览豁双眸(第3/9页)

老吉里道:“后天我会陪你去的,应该遵守什么礼仪及言语不通等等,你倒可以不用担心。不过进去之后,就得全凭你的运气了。希望你有机会可以见得着弄赞法师。”

第二天小吉里陪孟华到城中各城游览,一来是这天他们反正闲着没事,二来也好让孟华熟悉当地情形。拉萨名胜古迹甚多,他们首先到大昭寺观光。

大昭寺在拉萨市的中心,最繁荣的八角大街就是环绕着大昭寺建筑起来的。在八角大街的街头,矗立着一座大石碑,只见人来人往,每一个从这座石碑底下走过的人差不多都要摸它一下。孟华觉得奇怪,问小吉里道:“这是什么石碑?为什么人人都要摸它一下。”

小吉里道:“这是拉萨有名的‘舅甥和盟碑’,说起来倒是和你们汉人古代的一位美丽公主有关。”跟着便和孟华详述这座石碑的来历。

原来唐太宗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当时叫吐蕃王),故唐、吐蕃有舅甥之称。到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遣使入吐蕃又一次缔结盟约,并置碑刻石志其经过,这座碑就叫做“舅甥和盟碑”。碑上镌有藏汉两种文字。

西藏人中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这座石碑会帮助不得意的人。做生意的人清早摸一下碑身,那一天就生意做得顺利;牧人摸一下碑身,那天的牛羊不会丢失;种田的摸一下碑身,庄稼会长得茂盛;小学生摸摸碑身,那天准会背书……总之谁人摸过石碑,那一天就会无灾无病,各事顺心。

当然小吉里不是怎样熟悉历史,(有关的朝代、年号、时间等等是作者加上去的),但“舅甥和盟碑”的来历,西藏的人都是耳熟能详,说来娓娓动听。

孟华笑道:“原来在差不多一千年之前,汉人和藏人就是亲戚了。这座石碑倒是汉藏友好的见证呢!”

小吉里道:“是呀,虽然有些土王子常常挑拨藏人去打汉人,但我们藏人一向都把汉人当作朋友的。”

走过了“舅甥和盟碑”,不久就来到大昭寺了。

寺门前长着两棵古柳,来到大昭寺进香的西藏人,都先用头顶顶古柳,表示敬礼。孟华不禁又是好奇心起,照样做了之后,又问小吉里是何缘故。

小吉里道:“相传这两棵柳是文成公主栽植的。有个神话还说,那是文成公主的头发长成的。我们藏人非常尊敬文成公主,把这两棵柳树称做‘公主柳’,刚才的仪式,那是表示对文成公主的敬意。”

进了大昭寺,只见正殿的“金顶”上塑了两只羊,昂首向着金光灿烂的“法态”,神态栩栩如生。孟华问起小吉里,原来又有一个故事。

据说大昭寺和小昭寺都是文成公主亲自相度地形,审定建筑模制兴建的,大昭寺的旧址原是一处湖泊,施工前曾用山羊运土填平,所以这个寺的藏名叫做“日阿萨出朗组康”,意即“山羊运土的幻异寺”。

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小吉里道:“你注意到大昭寺的庙门没有?”孟华说道:“金碧辉煌,比起我沿途所见的寺庙是不可同日而语。”

小吉里道:“我说的不是规模大小。别的方面呢?”

孟华说道:“我没有细心留意,不知有何不同。”

小吉里道:“西藏的一般寺庙大门都是朝南开的,只有大昭寺向西,小昭寺向东。其原因据说是文成公主好佛,所以她把大昭寺的大门开向西天佛地,而她又十分思念家乡,所以把小昭寺的大门开向东方。”

孟华说:“此地有关文成公主的传说真是不少。”

小吉里道:“正中那座大殿还有一尊释迦牟尼的佛像,据说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西藏的。咱们进去瞻礼吧。”

这天到大昭寺观光礼佛的善男信女特别多,大概是因为布达拉宫明天开放,各地的佛教徒已经陆续来到的缘故。

大殿香烟缭绕,挤满了人。大部分是藏人,也有一些汉人。焚香膜拜的人们跪在金莲佛座之前喃喃祷告,自言自语的声音虽然不大,但人一多了,也是嘈杂非常。

焚香祷告不足为奇,奇怪的是,在不到半枝香的时刻,孟华已经发现好几对人在佛像前面吵架,孟华听不清楚他们吵些什么,但每一个人都说着相同的两个字,这两个字是特别大声的。说了之后,吵架的双方磕了三个响头,却又像好朋友一样手拉着手出去了。这两个字的发音像是北京的“觉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