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四百零四章 武神三约.九空降魔(第2/4页)

三条规则,在发生冲突时原则上都是前者优先。比如两人举刀对峙,甲正乙邪,各不相让,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想杀他的乙了么?在那种情况下,自然是前两条规则优先。

再比如第一条规则主要是“私情”,第二条主要是“公理”,之所以将“私情”放在“公理”之前,是因为考虑到每个人都有利己的天性,辛辛苦苦练来的武功,不用来为自己争一口气,不为自己与亲友师门谋利益,却一心一意只用在行侠仗义上是不大可能的。而且一个人待人处世也总会有远近亲疏之别,不可能奢求每个人都公而忘私,当亲友与不认识的人同时落水,先救亲友是正常的;当自家师兄弟犯事,偏袒自家人也是人之常情;对外时,认同自己的同胞而却不认同外族人更是理所当然,这些都可以理解。

当然也不是说因为前面的规则就可以肆意践踏后面的规则,比如仅仅为自己一位亲人的生命而下手残杀成千上万的无辜者,这仍然是严重违规。

三条规则,基本只要有一条做到位,然后另外两条规则不算过分违背,也就达到王宗超的要求了。按照这个标准,墨名、武无极、皇隐、邪师、风云等人虽然各有欠缺,但都算符合,但雄奇、剑魔、拳中神之流,却无疑全部都被排斥在外。

另外,王宗超也只声明让愿意立誓者从此之后不得背约,不论以前,即使段浪之类人只要确保以后遵约行事,也不会被排斥在外。

王宗超一字一句,将三条规则向众人缓缓说出。

没有什么天花乱坠的华丽景象,只是句句平实,百剑山庄内外,百里可闻。

没有什么可以误解扭曲的地方,因为王宗超已经通过“请神大法”,将规则的一切真实含义,以类似真言神谕的形式直接传入人心。

这个时代,文人的道德准则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要求甚高,解释起来也颇为繁琐考究,结果却基本没什么人能够达到要求。江湖人有不少甚至还是斗大字认不得半箩的大老粗,根本就不吃文人这一套,各门各派虽然也都各有门规,但多数是以保证本门本派利益为优先,以保证掌门长老们的地位为优先,其他再随便抄抄文人的东西,但那些东西再漂亮也往往是一些套话而已。

所以,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平实无华,似乎自己也并不难做到,又贴近人心的要求……

沉默片刻之后,墨名首先开口:“山野村人墨名,愿从此三约。”

其实以墨名的天剑修为,即使没有王宗超护持,深入九空幻界也不至于神志沦丧,而以他的铮铮傲骨也不会接受任何人庇护,但他第一个宣誓,接受王宗超的约定,也就表示了他对此的支持态度。

他对于争斗不断,勾心斗角的江湖本久已彻底失望,经历过各种刻骨铭心的痛苦,他自然最清楚王宗超的约定如果能够成为武者共守之约,那将会是何等壮举,何等善行,所以他不惜放低姿态,第一个宣誓遵约。

“贫僧不空,也愿守此三约!”带着与墨名相同的心思,不空同样开口宣誓,王宗超的主张与禅宗教义并不相违背,而且还更易遵守,更具可行性一些,他的态度,也显示了禅宗对此的支持与认同。

“贫僧释武禅,愿守此三约!”

“晚辈独孤明,愿守此三约!”

“在下邱霜,愿守此三约!”

“霍振云愿守此三约!”

“在下解风,愿……”

“属下段浪,愿……”

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纷纷宣誓,汇成一股浩荡无边的声浪,将不远处的海涛声也完全压下。

冥冥之中,在超越凡人肉眼所能感知的范畴外,王宗超的头顶,随之呈现一尊金甲巨神之像,越多一人宣誓,巨像就越显庞大宏伟,紧接着又骤然一散,化为无数琉璃光点,散入人群之中。

每一名真心实意宣誓之人,身上也都附上一丝神力,凭着这丝神力扶持,王宗超可以将他们拉入“九空幻界”,并在“九空幻界”之中保住他们的心神不失。在王宗超成功封神,完全掌控九空幻界后,凭着这丝神力,自身心性修为满足一定要求的武者甚至能够自己出入九空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