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第十七章 孰是孰非(第3/4页)
因是戴罪之身不能无诏进宫,萧平旌前往兵部报备还印之后反倒可以直接回府。萧庭生接到前哨消息提前服了药,修整须发,更换正装,打理起自己全副精神,端坐于主院正厅之上,等待着小儿子的归来。
“孩儿平旌,参见父王。”
看着那颗黑发的头颅触点于地,听着青石地面上轻微的脆响,萧庭生的胸中不禁涌起了一股热潮,定了许久的神方才抬了抬手,温言道:“起来吧。”
萧平旌又叩首一次,这才徐徐起身,眼圈微红,眸中泪光点点。
“宁关大捷,将二十万皇属军主力斩落马下,这是为父和你兄长一直未能做到的事情。父兄以你为傲,若是先帝还在,也当以你为傲。”
压力再重,风霜再冷,这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都可以咬牙忍耐。但一句轻柔而慈和的话语却能在刹那间击碎他所有的硬壳,让滚烫的泪水夺眶而出,让他如小时候一般扑跪在父王的膝下,尽情索求他应得的温暖和保护。
没有了兄长,他还有父亲。他还有父亲。
萧庭生抬手轻轻抚拍小儿子的肩头,“为父知道,你不但身体劳累,心里更累。好啦,已经回家了……”
对于正处于高度敏感期的金陵城来说,怀化将军抵达的消息可谓各方关注。跟随萧平旌回到京城的第一晚,萧元启就在自己的书房内接待了一位意料之中的访客。
“我才刚刚喘过一口气,首辅大人也太心急了。”
荀白水完全不在意他的嘲讽语调,皱眉追问:“你快说,萧平旌到底在北境给自己安排了什么后路?长林各营有何异动?”
萧元启打开灯罩亲自剪了剪烛头,神色有些复杂,“没有。”
“没、没有?”
“萧平旌这一个月,忙的都是宁关大捷后北境的军务,并没有针对京城做任何的安排。”
荀白水神色狐疑地眯起了眼睛,“你确定?会不会是他已经对你起疑,刻意隐瞒?”
萧元启合上灯罩,回过身向他摊了摊手,“无论你信与不信,至少在这件事情上,这位长林二公子……实在称得上是敢做敢当。”
莱阳小侯爷的这句评语次日经荀白水之口传入咸安宫后,引发了荀太后难以遏制的怒气,令她掀开座前的小小桌案,一连砸碎了数个茶杯。
“说什么敢做敢当,这分明就是跋扈嚣张!就算是长林世子活着,恐怕也不敢在这样的罪名面前,丝毫不露惶恐之色吧?他是不是真的以为,只要有长林王府庇护,咱们就奈何他不得?”
荀白水的表情却没有她这般愤怒,反而半垂着头默默思忖着什么。
“你说话啊!萧平旌进京只带了一百亲卫,王府建制也不过两千府兵而已,你还在顾忌什么?难不成还真由得他在府里歇息几天,高兴了再挑个黄道吉日上朝受审吗?陛下的颜面还要不要了?”
荀白水缓缓吐了口气,抬手轻压以示安抚,“娘娘又不是不知道,这位二公子的性情和他的兄长大不相同,岂能一概而论?再说那毕竟是将门帅府,辅政的老王爷,若想硬碰,可就绝不是数数人头这么简单的事了。不过娘娘您有一点是对的,向萧平旌问罪这件事情,朝野上下还有许多人正在观望。至少在这气势上,不能由着老王爷按现在的节奏来。”
“兄长的意思是……”
“萧平旌是戴罪之身,怎可容他安居王府?”
荀太后等的就是他这句话,闻言立时转过头去,吩咐道:“素莹,宣召禁卫营的唐副统领和吴副统领进见。”
大梁禁卫兵制,大统领之下共有四位副统领,职四品,分营轮值。唐潼和吴闵汀都是京城世家出身,与朝阁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捆绑。由于荀飞盏的脾性有些执拗,信任归信任,使唤起来到底不够舒心,所以荀太后经常越过他,直接指派这两名副统领办差。大梁重孝道,太后娘娘的尊崇不言而喻,既然皇帝陛下已经默许,两人也乐得有这样露脸得赏的机会,听从吩咐尽心尽力,并将其视为皇室的荣宠与倚重。
可惜世间并没有永远顺风顺水的事情,天上的蜜瓜掉得多了,偶尔也会掉下来一柄刀子。从咸安宫中领旨退出后,两个副统领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叫苦,等回了禁卫营一看,大统领正站在厅口冷冷地瞧着他们,更是觉得天都灰了下来,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