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替身明珠(第2/4页)
等他安抚好长公主睡下后,走出屋外,长子赵怀庭已经等了他许久。他因为那日送一位宗室族老回去,以致于成了最后知道府中发生了什么事的人。
而究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连父亲也不肯告诉他。
过了两三天,赵怀庭才想起一件事忘了同父亲说,就是小妹准备给母亲的生辰礼物,因为发生了许多事,母亲又伤心欲绝的,令他都险些忘了,迟迟没有交给母亲。
好在那个长方檀木盒子他好好收着。
卫国侯接过盒子,想到女儿准备了这份礼物,却让长子转交,显然也是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心中不禁再次感伤。他打开了盒子,里面放着卷起的宣纸,卫国侯小心翼翼地展开。
写的是一篇感念父母恩情的赋,文辞动人,沉思翰藻。
卫国侯心生惭愧,他这做父亲,竟然对自己的女儿了解这般少,他的女儿论才华也不输于任何人。
他还未见过女儿的字迹,也没想到是这般苍劲有力,清丽倔傲。便是那些书法大家见了也会自惭形秽吧。
卫国侯脸上淡淡的笑容,直到看到了最后落款的印记,戛然而止。
……
齐王赵棣有事拜见父皇,就是朝堂上乾明帝交待他的一件事,如今已经妥当了,做多了他也好在朝中站稳脚跟,做儿子的自然要来适当地表表功绩刷刷存在感。
结果内侍总管进去后再出来,就转述陛下已经知道了,齐王可以回去了。
齐王脸色微僵,但很快又扬起了笑意,温声问道,“不知父皇现在有要事,倒是儿臣来的急,打扰了。”
内侍总管犹豫了一下,但想着也不算是泄露陛下机密,便解释道,“陛下正在与郡主品茶,是夷江今年上贡的新茶。”
齐王赵棣倒是知道夷江贡品,每年只有少许份量,父皇又爱茶,只有兴致好的时候才会赏赐一些给臣下或皇子。
卫国侯之女,那位郡主表妹被接进宫的事,他也听说了,但没想到这般荣宠,上次是下棋,这次是品茶,连最受宠的皇子公主都没这个待遇。
他那位父皇难道是一下子亲情爆发澎拜了,那怎么不分些给他们这个亲生子女呢,齐王赵棣在心里幽幽叹了一声,也没有继续追问,问多了只怕倒霉的就是他了。
现在做主的人还是父皇,父皇想给谁荣宠,其他人就算再嫉妒也说不了什么。
只是回忆起与那位郡主的两次见面,齐王隐隐察觉到了这事的不对劲,难道还有什么秘密不成了。
暗中揣测圣意的何止齐王一个人。
要说陛下和太后突然疼爱外甥女,接到宫中小住两三日也就算了,可这待遇不同一般,后又传出消息,陛下准备为那位郡主在京中单独辟出一府邸,有人打探了那府邸的规格,等同于亲王爵。
哪怕像吴王和韩王已经成年封爵的,还有许多皇子皇女都深深嫉妒了,除了嫉妒之外还有些人忍不住联想到阴谋隐秘上去了,不然陛下为什么对一个外甥女这么好,还是流落在外十多年没什么感情的外甥女,难不成是金子做的,非要供起来。
要说起此事,还缘自那日齐王求见,萧函与乾明帝在园中小亭品茗。
乾明帝原本还想炫耀一下他的心爱之物,但没想到在茶道上的见识,萧函比他懂得更多。当然萧函也知道给他面子,由衷夸了几句这种只有大夏夷江才产的名茶。
乾明帝脸色才好了许多,两人见面大多聊的都是两地风物,乾明帝也偶尔试探一下南越是否有意与大夏建交,订立同盟关系,平时也可以多互帮互助一下。
而萧函的态度从来都是既不拒绝也不立刻答应,只婉转表示此事可以考虑。
对于乾明帝来说,这就够了,他也没指望这样的国家大事,就三言两语就决定下了。
他年轻时倒有雄心壮志,无论是平定北方边境战乱,还是清除朝野内隐患。但现在他年纪已经大了,尽管他不愿意承认,但乾明帝的表现除了将手中权里抓的更紧之外,也不希望北方或者西南出现任何兵戈。
心情一好,乾明帝脸上的笑容都真切了许多,还神情慈和地问道,“你在宫中可住的习惯?若是嫌闷,也可以出宫走走,我还可以让人陪你。”
其实赐的那道手令便可以让萧函随意出入宫廷。现在乾明帝觉得许多忧虑解决了,也更加不禁止南越王储在京城里到处逛,只要没捅破天,一切都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