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岩洞奇人(第2/14页)
其实墨明智一身奇厚的怪异真气,也可以凌空吸物,只不过他不懂得运用罢了。就像一个身怀奇珍异宝的大富翁,将奇珍异宝藏在地窖里而不知道利用。
这位幽居在岩洞里的白发妇人,身怀盖世神功的武林奇人,不是别人,正是武当山黄龙峡摘月仙姑的唯一弟子扫雪小道姑。摘月仙姑在五十多年前,为了救少林寺智慧禅师等人,在黄龙峡独战华慕飞后(详情请看拙作《武林传奇》中的三十八回),她的盖世神功不久便在武林中不径而走,引起了武林人士的注目。本来在武林中已失传了三百多年的《太乙真经》,一旦发现,武林人土怎不惊喜欲狂?不论是白道上的侠义人物或黑道上的怪杰、魔头,都有不少人在垂涎这部《太乙真经》。有的想学到这种盖世惊俗的神功,有的更想将这部武林瑰宝据为已有,从而称雄武林。霎时间,为了夺取这部《太乙真经》,武林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在短短的一年中,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有的人慕名求见,有的人登门拜师求艺,有的人害怕对手将《太乙真经》夺了去,来到黄龙峡,已展开了相互仇杀,将对手置于死地。更有一些阴险凶顽之徒,不惜对摘月仙姑下毒药,甚至将扫雪劫去作为人质,威胁摘月仙姑交出《太乙真经》。摘月仙姑不得不出手,严惩了这些险恶之徒,甚至废去了他们的武功,几次将将扫雪救回来。虽然这样,冒险者仍大有人在,接踵而至。摘月仙姑不胜其烦,又不愿多伤人命,只好带着扫雪,悄然离开了黄龙峡。神不知鬼不觉来到了岭南穷荒僻野的深山中,找到了这个古井似的奇异岩洞,隐居下来,除了购置一些必要的食物和用具,便是迹不出洞。几年中,人们遍寻摘月仙姑而无下落,以为她们师徒两人远离中土,到海外一个不知道的小岛上去了。武林中因《太乙真经》而掀起的一场腥风血雨,便慢慢平息下来。尽管有人不死心,曾到海外各处小岛寻访摘月仙姑,不是身葬大海,便是失望而回。
摘月仙姑在岩洞中一住就是十多年,将太乙神功中诸般武功传授给扫雪。扫雪本来是个天真活泼,好逗弄人的小姑娘,她曾将一杯清茶递给小魔女,说是毒药,问小魔女敢不敢喝下去,吓了小魔女一跳。她一派天真,不知人心险恶,几次为人劫去,才深深体会了江湖诡云谲雨的可怕。但她好逗弄人的天性仍如往常一样。正因为她这种天性,弄得劫去她的歹徒们啼笑皆非,因而没有马上杀了她,最后却让摘月仙姑救回了性命。十多年来,扫雪已将太乙神功练到了九成的境界。这九成的太乙神功,已使扫雪可以摘叶飞花伤人,挥绸成棍取人性命了,同时身轻如飞絮,凌空虚步,可在空中停留片刻。至于凌空取物,隔空封人穴位,对扫雪来说,这种武林的极上乘武功,已视为雕虫小技了。这时,扫雪要是在江湖上行走,除了极少数武林高手和奇人外,可以说是无对手。但摘月仙姑仍不愿放扫雪出去,更不想扫雪在江湖显示本门派的神功,以免又在武林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扫雪这时虽然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但对人情世故,几乎还是少女般的无知,容易上奸险小人的当,她更怕扫雪一时不慎,将这一神功误传匪人,即将是后患无穷。再说扫雪还没有将太乙神功练到最高的十成境地,摘月仙姑也不愿她出外行动而分了心。
正当扫雪向最高境地迈步时,摘月仙姑尽管身怀绝世神功,也逃不过大自然的规律,在岩洞里无疾而终。摘月仙姑临终前,叮嘱扫雪向十成太乙神功迈步时,千万小心,不可强练。因为练太乙神功到九成向十成迈进时,是最危险的一个阶段,分不得半点心,受不得半点惊恐。倘若强练,就会走火入魔。同时叮嘱扫雪在传授太乙真经时,务必找一个心地极好,澹薄名利、慧根极好的女孩子为太乙门的传人,万一找不到这样的女孩子,宁可将太乙真经藏在这深山岩洞中,以看天意,留与有缘者,也千万别传匪人。
扫雪含悲带泪埋葬了自己的恩师,谨遵师命,不时外出,看看能不能找到这样的女孩子,一直暗暗找了十多年,可以说皇天不负苦心人,她在一次偶然机会,终于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女孩子。一天,她扮成一个穷苦的婆子,背负着一捆柴在桂林街头上叫卖,不料闯了一位恶少的道,恶少登时大怒,一马鞭抽在她身上还不算,更命一群恶奴将她毒打一顿。也正在这时,蓦然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大叫起来:“你们怎么这样欺负一个老年人的?快给我住手!”恶少一看,见四、五个持刀的红衣侍卫拥着一个小女孩骑在马上,这小女孩年约七、八岁,却目光流盼,目光不怒而威。恶少不由大惊,连忙下马,喏喏认罪。这小女孩也不理他,命人扶起扫雪问:“老人家,你受伤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