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劫富济贫(第14/18页)

林青对小弦这些犹如天外奇想的问题,有些可凭自己的经验解答,有些竟也一时回答不上来。他何曾想到,小弦这样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竟能从这套流传数百年的罗汉十八手中挑出这许多漏洞,虽然不无少年气盛的偏颇之见,但有些想法亦算切中要点,心头不由大是感叹:一般少年习武皆从五六岁开始,虽然根基打得牢靠,却也因而陷入师父前辈们所固有的思路上,难以创新求变。而小弦虽然没有习过武,却也因祸得福,对武功的天生本能犹存,不致被成年人的偏见所困。如以弈天诀为例,若是依照武林惯例,此等神功绝学务必要门下弟子先打好根基,将本门各种武学修习了七八成后方才相传,而偏偏弈天诀与寻常武学宗旨大相径庭,勉强练习必定事倍功半、徒劳无益,而小弦恰好无此顾忌,自己可不能将一身所学囫囵吞枣地教给他,而需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努力发挥小弦内在的潜力。

想到这里,林青住口不语,思索教导之法。小弦不明所以,怯怯地望着一脸肃穆的林青:“林叔叔,是不是我问错问题惹你生气了?”

林青摇首:“你有这些想法确是好的,但武学之道千变万化,任何招式皆有其针对性。对于习武之人来说,原应以我为主,以不变应万变,若是一意穷变思通,反而会踏入一条死胡同。”

小弦怔怔发问:“人人都想着以不变应万变,岂不是打起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招。为什么不能以方变应万变呢?”他说到这里,看到林青脸色一变,连忙住口。

“小弦不要惊慌,你这个想法并没错。”林青微微一叹,“我只是惊讶你今年才不过十二,却已有此想法,比我足足提早了七八年。等到你真能体会到以万变应万变的道理,以敌人的动态随机而动,动疾则疾应,动缓则缓随,于变化万端中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渐及神明。然后,就可根据四周环境、天时地利随心所欲地创出新招,天地万物皆是可供你利用的武器……”

小弦听得似懂非懂,心中隐有所悟,却苦于无法将诸多想法诉之于口。又听林青一字一句地续道:“等到了那个时候,你就算真正踏入超一流高手的境界了!”

小弦又惊又喜:“那林叔叔现在到了什么境界?”

林青淡然一笑:“也许与明将军交手的时候,我才会知道。”他眺望着远方的无边天穹,眼中似己着到了那遥不可及的武道巅峰,却犹如仍被一层浓雾所隔,可以隐隐体会到那虚空中的存在,却无法凭感官去触及。或许,只有在一个平生难遇的对手激发下,才能拨开那一片迷雾,感应到武道的真谛。

这一刻,林青忽就知道了远在京师的明将军,必定也是怀着与自己同样的念头!

当下林青不再向小弦刻意传授固定的武功招式,只是将一些武学要诀告诉他背熟,由他自己与弈天诀对照后再作取舍。按理说对于一个十二兰岁的少年,如此做法绝对出于常规之外,但林青知道小弦心智早熟,又极固执,与其逼他练习自以为“破绽百出”的武功,倒不如由他随心发展。何况小弦平生所接触的第一项武功就是弈天诀,弈天诀中不求胜败、维持均衡的观念倒是与他洒脱率性的性格极其吻合、根深蒂固,一般的武学原理确实也影响不到他。小弦虽然无法修习内功,但在《天命宝典》与弈天诀的联手造就下,日后他是否会在武道上有所建树,连林青这样的绝顶高手也无法得知。

小弦记了一脑袋的武功口诀,饶是他记忆极佳,也被搅得头晕脑胀。像什么“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之句还算好懂,诸如“阖辟动静,储测汪洋”等等便是浑然不解,只得向林青发问。

不知不觉时光如电,眼看天色渐黑。小弦急道:“林叔叔你还是先教我几个厉害的招式吧,难道见了那朱员外后,我背上一通口诀就能让他把银子拿出来吗?”

林青笑道:“什么叫厉害的招式?真正的杀招都简单有效,看似毫不起眼,却能一击致命;而像戏台上的那些花拳绣腿虽然好看,却伤人无力。”

小弦想了想道:“我只需要吓唬一下那朱员外也就罢了。林叔叔你不是说要把内力度入我体内么,比如我一拳打碎一方青砖,或是出指在桌子上刺个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