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一子定千秋(第2/4页)
大厅内点燃炉火,温暖如春,院子寂静无声,一片宁静。
尚秀芳想起后宫之事,往昔公主不过一处庭院,心中感慨万分,一边调音,一边弹出音符,虽是即兴之作,但在她的手中,却化作美丽的乐谱,充满回忆和伤感,又令人陶醉的曲调,似在温柔地挖掘着每个人心内至深处的感情。
杨宣凝品位着她迷人的芬香,看着她雪白如葱的指尖在七条琴弦上按、捺、拨,一时心神皆醉。
超然入化,取得关中的豪情往事,似乎已经遥不可触且被淡忘了的事,只有点点真情,浮现在心中,一曲既罢,杨宣凝仍是品位良久。
对这种艺术颠峰的大家,杨宣凝却不愿再用任何权势来获得她,他宁可放她在天地之间漫游,并且为她护航。
对于淑妃石青璇,心中浮现几分遗憾,如有今日心性,何必求她为妃?
只是现在已成定局,也是无可奈何,天子也有不能妄为之事。
尚秀芳放下琴声,凝望着窗外的雪景,柔声说着:“陛下日理万机,怎有空前来?”
杨宣凝笑着说着:“朕为天下主,只要垂拱治天下,政事自有内阁和群臣来处置,这不,祭礼于天地,而离下午会见首辅,还有段时间,朕就有空来秀芳这里坐坐。”
尚秀芳悠然说着:“原来陛下除了争霸天下外,还是有些其它心情。”
杨宣凝听出这些话意,知道尚秀芳和数女都是交好,见得这情况,有些不满,当下说着:“朕一向有闲,何来此话?”
尚秀芳听罢,回望窗外景致,淡然说着:“女儿家的感觉非常厉害,又不会像男儿般总以为每个女子都对他有意。在一些细微的表情和反应中,男儿很易泄露出心中的秘密,陛下的心情,可很少真正落在她们身上,既然如此,又何收到后宫呢?”
杨宣凝想不到被看破,欲辩无从,苦笑说着:“帝王家事,都有定规,不然不足于治天下,任何人一旦给卷进这漩涡里,都难以脱身,更遑论追求超越。”
尚秀芳美眸一瞥,这种眼波中的风情,确是媚态横生,风情万种,柔声说着:“英雄豪杰,总是别有胸襟,今日一曲,陛下觉得怎么样?”
杨宣凝心中一动,却是沉吟半刻,然后说着:“很好,现在也只有大家能够如此。”
说完,拿出一块银牌,正面有着“通行无阻位比四品”八个字,反面刻上一首诗,正是那首将进酒,又有龙纹在上:“秀芳游行天下,出入宫禁,有此物,当是方便了许多。”
说完,长身而起,也不等她跪拜,就说着:“秀芳不必多礼,朕现在还要去见首辅,就不多呆了。”
出了此庭院,雪花飞扬,沿着池畔而上,侍卫高手自然侍从,也不上御车,而沿着池旁碎石铺筑的园中小道缓步前行。
雪花与竹林之间小径,杨宣凝也不由感慨自己的心情。
在以前前世,他一直觉得天子无情,但是实际上,真正身临大宝,才知道天子并非无情,只是不能任性。
再转几个弯,眼前豁然开朗,见得一个小殿,才登上台阶,自有首辅上前迎接。
连忙免了礼节,小殿中分坐下,杨宣凝就笑的说着:“群臣还有着上奏迁都长安之事?”
“正是,长安位于八百里秦川南岸,周、秦、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均建都于此。八水环绕,龙气凝聚,帝王之都,陛下为何不取?”李播自杨宣凝崛起,就一直参政辅助,在他身边多年,知道他的性格和想法,又在这时无有外人,就直接说着。
“洛阳不好吗?”
“洛阳同是帝王之都,但是还要逊色一分。”
杨宣凝默然,不过他不学朱元璋在政事上的高深莫测,当下就说着:“其实朕也有考量,你可知隋炀帝在世时,长安已经缺粮,不得不自己南方调遣,始建水运。”
“如果朕定都长安,长安必集兵甲数十万,官吏商人百姓又是百万,如此,关中用粮,只怕更是不济,如得盛世,再过百年,何以为堪?”
顿了一顿,又说着:“朕在去年时,给你看的天下泥盘地图,上有植被,洒水而活,你可有所悟?”
李播一听,顿时记起,自己被召见入内,一室之内,建泥盘,绘画山川河流,以草代林,无不细妙,当时所说大妙,现在看来,还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