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215章(第2/9页)
“繁华只是表相,只是不知,这种安定能维持多久。”白展意有所指的话语缓缓传来。
苏小舞一愣,不过转念一想,白展肯定是深知赵的品性,对后者并不看好。但是,她听出来白展实在是心里有话想对人说,就从善如流地开口问道:“白大人为何这么说?”
白展果然继续说道:“皇甫在很早之前曾经说过,汴京无险可守,以后终将成大患。”
苏小舞心想皇甫非墨果然是用某些言论到处忽悠,真无语了。她知道白展有话没说完,所以没插嘴,等着他继续。
白展略略整理了一下思路,淡淡开口道:“可是这些其实太祖都考虑过。汴京位于天下之中,一马平川,是兵灾之地。既无山川之险,虽然漕运方便,交通发达,但是难以守卫。所以,太祖对都城不无忧虑。京师无险可据,所以就要数倍于长安或洛阳地兵力守卫。可是这数十万地大军驻扎在京师,耗费的钱粮,实在是不堪重负。”
苏小舞听得白展难得讲那么长的这一段话,默默地听着。她对古代历史是有点了解,但是却远远没有人家生活在这里地人看到地听到的多。宋朝的有些政策初时确实是好的。可是时间一久,暴露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像白展主要接触的是军事,而用兵要考虑到各种方面。呃,这个粮食确实是大问题。
怪不得她刚才说汴京繁华,白展的感触那么大。
白展也没指望苏小舞能说什么,他只不过是今天第一次看到登基后的赵,和之前的赵煦简直是天壤之别,让他恨铁不成钢,想到以后的国运,
情郁闷不能自已。所以这时不管是谁在他身边。他快,也顾不得什么忌讳不忌讳地了。更何况苏小舞还算是个很合格的倾听者,一直默默的听着。
“其实当初太祖就应该力排众议,坚持把以兵为险变为以地为险,从而就可以解决冗兵的问题。”白展微微叹道。
“就是迁都?一迁洛阳,再迁长安?”苏小舞想起来,确实有这么一回事,赵匡胤想要迁都长安,结果他弟弟赵匡义也就是后来的太宗,极力反对。最后作罢。
“不迁都,虽祸患不在当时,可是却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啊!天下国力必将耗之殆尽!那帮文人还在这不堪重负的朝廷上面争来争去的夺权!”白展简直要从牙缝里面挤出来的这些话,虽然声音不大,但是苏小舞却能听出来他暗含在内的痛心疾首。文人后面自然有着皇帝做靠山。否则提出来地政策不通过,他们吵为的又是什么。
汗。不知道赵那小子给白展今天怎么刺激到了,居然能让这么傲气的人在别人面前诉苦。苏小舞对这个史上最窝囊的皇帝又多了几分好奇。
苏小舞觉得她本来开口的本意是想缓和气氛地,可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反而越来越压抑了。“咳,白大人,可是因为朝廷重文抑武的政策。而郁闷吗?”苏小舞想了想。觉得可能是这个原因。
白展放慢了脚步,侧过头沉声问道:“是吗?原来在下竟然在不知觉中流露出这种意思了吗?而且,看来苏姑娘另有高见啊?”
苏小舞微微想了一下。看着白展好像一点都不担心时间,有点存心让赵等地样子,索性也随着他放慢了脚步,轻声道:“白大人的心里,是认为对于这个国家,文人是多余的吗?”
白展不屑地轻哼一声,显然是默认了苏小舞的说法。
苏小舞轻叹一声,道:“小舞虽然也不看好重文抑武的政策,但是白大人对文人官僚地看法却未免偏颇。”
“说说。”白展脚步放得更加缓慢了,显然提起了兴趣。
“其实,文人官僚和书生学子其实总是不讨皇上或大臣地喜欢的。”苏小舞发现他们正缓缓经过的一个书院,见周围几乎全是书生打扮地人,尽量放轻声音说道。
“是吗?”白展虽然颇有微词,但是还是示意她继续说下去。看着他们周围对苏小舞的言辞已经有所注意的太学生,白展心里不禁有看好戏的感觉。他倒是很好奇苏小舞究竟如何让这帮自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的文人们,解释她刚刚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