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第3/4页)
王书悦忙道:“不不,我只想跟随殿下身边,效犬马之劳。求殿下不弃!”
赵黼哑然笑道:“想不到你竟有这种志气。”
王书悦原本在禁军当值,此后,赵黼任意行了个方便,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儿,权做个小小地心腹人。
此后两日,皇帝下旨,旨意言明因身子不适,封太子赵庄为监国,处置政务,协理军机,东宫亦有自由任命官员之权。
几乎同时,京兆府又接到一桩官司,却原来竟是静王妃的眷亲殷家来喊冤,说有人暗中买通了府中小厮做假证供,陷害好人,他们实则是冤枉的。
并且还将邹家人的口供递交,乃是邹先生亲口所述,签字画押,写得是一位“要人”暗中要挟让他反口诬告等话,那人,却正是恒王府的一位管事。
京兆尹本以为此事已经完满结束,谁知竟又平地生波,想到上回办案顺风顺水,却也胆子略大,便寻到王府。
恒王知道来意,惊怒交加。
京兆尹道:“这件事下官也是无奈,这殷家忽然反口,且现有那小厮出面儿,并邹家的证供,都指认说是贵府的这位邱管事威逼利诱,又如何是好?还求王爷,传此人来对质。”
恒王道:“岂有此理,何况前日我才跟静王说过此事,又是谁这等放肆?”
便叫人把邱管事找来,问起这件,却丝毫不知。
恒王道:“如何?这帮刁民,定是诬告,不可轻饶!”
京兆尹道:“王爷息怒,这案子本已经定了,如何这殷家又敢来告,这邹家又落了口供?只怕事有蹊跷。且方才在京兆府中一闹,事情都已经传开了。”
前几日虽有传说,但毕竟不曾明目张胆闹上公堂,如今一来,却是避无可避。
正此刻,世子赵涛跟一人进门,原来也听说了这件,特来询问。
恒王说明,道:“若真的要闹,索性就问个水落石出,查明是谁在背后挑唆生事,不如此,还当王府心虚畏惧了呢。”
当下,便许京兆尹将邱管事带去,详细审查此案。
见人去了,赵涛道:“父王,这件事不是完了么,好端端地如何竟又落在咱们身上?”
赵涛身边儿那人,却并不是别的,而是保宁侯之子柳纵厚,闻言道:“说来,前些日子,我隐约听说,镇抚司的人在调查此事。不知是否跟这个相干?”
赵涛惊道:“难道是赵黼在背后弄鬼?”
柳纵厚不语,恒王冷笑道:“前几日才有传言的时候,我就派人去查过,倒是果然有个自称王府的管事去威逼那邹家人告状……如果真的是赵黼所为,他又何必暗暗去查?”
赵涛道:“除了他,还有谁这般大胆?”
恒王道:“自然是有人想从中收渔人之利……哼,真当我恒王府是可以任人捏圆揉扁的么?”
赵涛跟柳纵厚对视一眼,赵涛问道:“父王难道是知道了?”
恒王不答,却只是笑道:“如今太子监国了,我便去给太子送一份大礼又如何。”
赵庄为监国太子的第三天,便有御史上奏,弹劾的却是当朝丞相沈正引,说其卖官鬻爵,收受贿赂,私通外臣,于故地逾矩大造生祠等数项罪责。
赵庄甚是惊心,不敢擅理,便将一应折子都交给赵世亲自过目。
皇帝震惊,却见御史递交的折子中,附有七八个买卖官职的确凿罪证,并有沈相门人私底下仗势妄为、犯下的一则血案,建造生祠的巨大账目等,虽有的待查证,但却也着实叫人触目惊心了。
皇帝急忙传召大理寺卿,监察院梁御史,并刑部尚书白樘进内,将这所有罪证都扔过去,令他们过目。
三人看过后,除白樘神色如常外,大理寺卿跟梁御史面面相觑,惊心诧异。
皇帝端详众人,对白樘道:“白爱卿,你对此如何看法?”
白樘并不多话,只道:“臣以为,该查证后再做定论。”
皇帝道:“朕没记错的话,当初也算是丞相提拔了你……你们之间向来也是亲厚。在此之前,你对这些所作所为,真真假假,全然不知?”
白樘跪地道:“若当真如此,则是臣的失职。不过,臣仍是那句话,不能偏听偏信,当详查后再做定论。”
其他两位见状,不敢独善其身,也都跪地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