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十九章 阁皂山(第3/4页)

阁皂山万寿崇真宫,乃道门大宗灵宝派元始法坛所在之地,自汉至唐,道法不衰,传有元始万神铜印,灵宝五符,八维真符等玉虚至真法箓,与茅山清微法坛,龙虎山正一法坛同列三大法坛,当今传箓嗣教宗师葛洪年近四百岁,门人极盛,灵宝派执掌太平玉符与灵宝三图,号令天下道门,已经三个甲子,其余两大宗门法坛茅山清微派与龙虎山正一派一直都无法与争。有赞为证,赞曰:

灵宝开宝笈,真境落天纪。

洞碧翠玉虚,章法清霄妙。

玄气遍八区,岭上修士客。

吟咏念隐书,斗步朝星汉。

长龄永地居,望进仙都域。

炼行乘空举,无所深思集。

三周阳明曜,紫角运金生。

龙啸响云飞,入室野歌语。

劫会屡经过,忘弃大界色。

璇玑躔足通,自然亨无穷。

胜日服果子,有异觉神情。

麒麟狮象住,景藏和升得。

这一次丹元大会,听说葛洪功果圆满,要在此会飞升,不再留居人间,清微派宗师王远知与正一派宗师张应韶闻讯十分欣喜,心中存了指望,都提前数日领着弟子到了阁皂山崇真宫,至于楼观道,传闻乃玄都法脉,却是超然物外,从来不参与玉符灵图之争的。

佛门宗师不过是来循例应邀观礼,自然无此热心,因此都是端阳正日方才抵达山下,天台智者、三论嘉祥、禅宗道信、华严帝心与玄奘结伴同行,一路指点讲论。五人都是当今佛门宗师,平时谈经论法,于佛法知见颇有扞格,每有争执,今日不涉宗派之见,只叹山景,倒也颇为相得。

智者大师长眉轩动,见前方山色如楼,四围青黛,一株大松长在接仙桥头,足足有十丈粗细,数百丈高下,枝叶浓茂,将接仙桥整个覆盖在下,白雾弥漫,接仙桥石梁一派,若隐若现,智者叹道:“阁皂山果然是人间仙境!”口占七律,道:

“雪谷孤松自郁然,纷纷朝菌但堪怜。

坐更拂石芥城劫,时说开皇龙汉年。

淡煮藜羹天送供,闲拖藤杖地行仙。

共看王室中兴后,更约长安一醉眠。”

他年过百岁,历梁、陈、隋、唐四代,几废几兴,此诗颇合身份,嘉祥、道信、帝心、玄奘,纷纷称赞,此时五人已到了接仙桥头,见那石梁十分狭窄,百余丈长短,却不过尺许宽阔,更兼雾气沾润,十分湿滑,玄奘年轻还可,智者、嘉祥、帝心、道信四僧俱已年过耄耋,平生都只是精研佛法,无有神足,这接仙桥如此狭窄湿滑,几个老和尚筋骨衰迈,石桥窄小,也不能容弟子从旁搀扶,却如何过去?一众光头宽袍的和尚无可奈何,看着石梁发呆,合掌诵佛不已。

正在为难之际,一道银光如匹练一般从凌云峰上飞坠而下,落在众人面前,现出一名鹤氅羽衣的中年道士来。

道人将手中青拂一甩,躬身施礼:“五位宗师远来,家师特命贫道前来接引。”众僧连忙还礼:“有劳简寂先生亲迎,贫僧等愧不敢当。”这简寂先生是葛洪的大弟子,论年龄已经两百多岁了,比智者大师还年长百岁,众僧在佛门之内固然德高望重,见了这堪称陆地神仙的灵宝大弟子,怎敢居长?因此都忙不迭地还礼。

“贫道为几位宗师引路。”简寂道,转过身去,大袖一拂,风雾漫漫,四面涌来,将众僧裹住,往凌云峰头飞去。

这简寂道法果然惊人。众僧心中都十分忧虑,端因六朝以来,中土神僧如佛图澄、鸠摩罗什、道安、慧远等人忽然消失,佛门自此失去性命双修之法。佛法浩繁,深入思维,便不能兼修神通,而修神通者,往往又因道心不凝,进境艰难,常有走火入魔,害人害己之事,因此神通一道渐渐为大乘佛门弃去。而莲华大会与丹元大会一般,不但要论道,而且要斗法。

谈经论道,今日在此的各位高僧都是佛法深湛、口才便给的大德之士,自然不惧,这斗法一项却着实为难,百余年来,莲华二度,佛门两度败北,因此到了本朝开国之时,道门便稳居佛门之上,号为国之正法,势力之大前所未有。

佛门为应对三十年后莲华大会,也拣选僧人,专修神通,这些弟子日夜闭关用功,却无暇前来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