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第2/3页)
十一娘很是惊讶。
这件事虽然是商量好了的,因为为太夫人病了就耽搁了。
“诫哥儿今年十六了,再过两年,就十八了。他无所聊,可英娘总不能就这样等着吧?万一有人说闲话,那孩子也脸上无法。与其到时候为难,还不如趁早把亲事订下来!”
这一次,太夫人的话说的又急又快。
老人家是怕她去世后孩子们在守孝,因此拖大了年纪……
“娘,你别想那么多。”十一娘忙安慰她,“等过些日子您好了,我们就去提亲!”
“不行!”太夫人斩钉截铁地道,“明天,明天你就去提亲!”
十一娘还想劝劝太夫人不要这么悲观,徐令宜开了腔:“那就明天去一趟弓弦胡同。”
太夫人闻言,表情松了下来:“你可记得!你可记得!”声音渐渐低了下去,闭了眼睛。
徐令宜吓了一大跳,十一娘的心弦也绷了起来,二夫人更是轻轻地把手指放到了太夫人的鼻下。良久,朝着徐令宜十一娘摇了摇头。
三人这才齐齐松了口气。
十一娘和徐令宜出了内室说话。
“我看这件事早定下来也好。”他沉吟道,“要是振兴外放了,就更不好办了!”
“好!”十一娘道,“我明天就去弓弦胡同一趟。”然后转身去了徐嗣诫那里。
学堂的课都停了。
徐嗣诫正端坐在书桌写练字。看见母亲,他忙搁了笔。
“您怎么过来了?”他扶十一娘到临窗的大炕坐了,亲自沏了杯茶,“祖母歇下了?”
十一娘点头,啜了口茶:“这是什么茶,味道还挺不错的。”
“是黄山毛峰。”徐嗣诫道,“母亲要是喜欢,我等会让他们送些过去。”又道,“是王允给四哥的。”
“我对喝茶不讲究。”十一娘笑道,“也不大喝得出味道来,你留着喝吧!”说着,神色间闪过一丝犹豫。
对于关心的人自然看得清楚。
既然母亲不好意思说,他就先提吧!
徐嗣诫笑道:“母亲,您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和我说?”
“还是有个事!”十一娘望着徐嗣诫还有些稚嫩的面孔,斟酌道,“如果我让英娘以后一直留在我们身边,你觉得好不好?”
“好啊!”不知道为什么,徐嗣诫听着心里有点高兴,“大表妹性情开朗,又懂花草,她在您身边,你也有个做伴的人……”说到这里,他不由哑然。
女孩子大了,自然要嫁人的,母亲想把她永远留在身边,好像有点不大可能……可母亲也不是那种信口开河随意说话的人……
念头一闪而过,有个大胆的想法突然跃了出来。
他不由脸色绯红。
“母亲……”望着十一娘半晌说不出话来。
十一娘见他理解了自己的意思,笑着点了点头,又问他:“好不好?”
徐嗣诫的脸这下子红得能滴出血来。
他低下头,期期艾艾地不敢看十一娘。突然说了句“我,我给您沏茶去”,端了十一娘的茶盅就出了门。
十一娘不由抿了嘴笑。
第二天去了弓弦胡同。
“大家的事怎样了?”王姨娘恭敬地把十一娘请到了书房。
“正在侯吏部的缺。”罗振兴穿了件半新不旧的葛色杭绸长衫,衬着白净微胖的面庞。有着中年人特有的沉稳。十一娘突然自己第一次进京,罗振兴在通州码头接她时候的模样。
英俊挺拔……
突然很理解罗振兴为什么外放了!
“二叔和三叔怎么说?”这对罗家是大事,肯定是要商量两位还在仕途上的叔叔。
罗振兴却没有注意到妹妹的这些细小情绪:“二叔觉得应该再慎重些,三叔却觉得不错。”他不太习惯和女子说这种事,哪怕这个女子是他的妹妹也一样,简单的两句后就转移了话题:“听说太夫人能下地走路了?”
十一娘见他不愿意讲,也就不好再问,趁机和罗振兴说了一会太夫的情病,然后提起被太夫人关心的这桩婚事来。
“你让媒婆来提亲吧!”罗振兴道,“最好赶在三月底之前把婚事定下来。就算是我走了,到时候你也可以直接到余杭去接亲。”
十一娘笑着道了谢,出门就去了永昌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