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罗 二(第4/5页)
到注辇后不多时,昶王便说想学些骑射刀法。汤乾自听了颇觉诧异,如此羞缩的一个孩子,是如何想起要习武的呢?但独独于这件事情上,季昶十分坚执。
毕钵罗是这样水流纵横的城,一切交通皆仰赖河漕,王城内连块能跑马的地方亦没有。汤乾自命人在风台四面张挂了轻而密的幔帐,摆放了弓靶刀枪与草人,又安排下六名羽林军兵士把守楼下,不准旁人上来,将风台充作昶王平日习武的场所。
季昶毕竟还是个孩子,当时见了那些玩意便很欣喜,跑上前去看了一圈,又转头问道:“那,谁来教我呢?”
汤乾自像是想不到他会有这样一问,一时不知如何应答,只得尴尬地干咳两声。季昶左右看看,这风台上,除了汤乾自与他,再也没有旁人了。
“难道竟是汤将军你么?”季昶睁大了双目,脱口问道。语方出口,自己也知道是说错了话,连耳廓都烧了起来。
汤乾自亦十分不自在,侧身拿起长弓,右手食指将豹筋的弓弦细细抹了一回,才往箭壶中探手捞了三支箭,分别笼于指间。三箭逐一搭上弦,都朝靶子上射了出去。射术中有所谓“连环”,起势大致如此,讲究流畅迅疾,可汤乾自射得并不快,去势却极其沉实。第一支稍偏了些,后两支都攒在铜铢大的靶心上,挨得那样近,桦木箭杆铮铮震荡,互相敲出闷钝的声响来。
季昶惊得说不出话来。
“殿下可要试试?”少年将军含笑弯身将长弓递了过去。
季昶接了过去,一面仰脸看着他,笑嘻嘻的,眼里晶亮:“你教我。”
“但是,殿下。”汤乾自面上的笑渐渐收拢,凝视着孩子,说道:“您私下习武,若是发矢不中,羽箭竟从这风台上落了下去,教外人知道了,总不免有些口舌。”
季昶亦不笑了。他想了一想,又抬起头来。“那我便一箭也不射失。”
他果然做到。
习射两个月,他射出的羽箭,总共尚不到百支。一挽开了弓,便是一刻时间,到头来却只是静静将弓箭搁下,歇息一会,而后再将弓挽开,瞄住靶心,如是反复一两个时辰。后来膂力渐渐满足,姿态也端正了,便是这样,十有八九还是不肯放箭。然而,每发必中,纵然偏斜,也决不脱靶。才两个月,开弓的右手拇指上已深深勒出扳指的痕迹,那样持久的忍耐与坚忍,简直是令人心疼的。
而眼下,靶子上已有了三四支箭,亦即是说,昶王在风台上待了近半个时辰了。每当这种时候,汤乾自会想,这个褚季昶成年之后会成为怎样的男子,但是他往往又短促地叹口气,放弃了想象——他自己也不过是十五岁的少年罢了。
弓弦清越振响,箭镞深深没入红心,孩子松垂了双手,持着长弓回头看他,笑了起来。
他却叹了口气。“殿下,您又被罚膳了?”
孩子还是笑着,却有些赧然地点了点头。
“为什么?写错了字?还是背错了书?”汤乾自在他身前蹲下来,为他披上外衣。
孩子摇摇头,撇着嘴说:“老东西考问我,君王治世,最要紧的是什么。你知道啦,他们这些打鱼的,只晓得航海通商,通商航海。我正走神,顺口说是武艺与韬略。老东西气得话都说不圆整,你也不在,没人敢挡着他的火气,当然又是罚我的膳,午膳晚膳一起罚。”
汤乾自笑了起来,所谓“老东西”,是宫中分派给昶王的先生,每日上门讲授理国恤民、经济田算之类课程。自习武以来,季昶性子渐渐有些野气了。
“君王治世,仓廪丰实才是最要紧的,饿着肚子没有粮草,什么武艺韬略都是扯淡。饿了吧?——今天丰远号的商船回港了。”汤乾自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一层层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