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意在陈州(第2/3页)
“据说,崔大人要将这些人都押送回京,要告阮家搜刮民脂民膏,逼反百姓。”暗探道,“谢大人,要是崔大人真的这么做了,汝州的百姓就无罪了。而我们陈州,是不是也就没事了?”
谢三心想他也想如此啊,但此事干系着陈州上万兄弟的性命,他追问,“消息可靠吗?”
“这话是崔晋庭身边的一个幕僚说的。此人姓贾,百姓都喊他贾先生。据说,刚开始就是他替百姓去崔大人面前说情,崔大人才放人的。”暗探回答。
谢三吃了这么多苦来汝州,就是想见崔晋庭一面。但是崔晋庭贵为指挥使,怎么可能说见就见。“你可知这位贾先生在何处?能不能见上一见?”
那暗探早就留意了,“这位贾先生如今就在州署里面,据说在查汝州通判的罪证。他跟崔晋庭手下的那些文吏一起住在州署不远的一个客栈里。您若是想见他,倒是不难。毕竟,常有汝州官员悄悄地去找他‘谈心’。”其实就是帮他收集阮家罪证。
谢三兴奋地一拍手,“太好了。你速速帮我安排一下。越早越好。”
那暗探看了他一眼,谢三整个人像从泥堆里爬了出来的,那双鞋更是连脚趾头都露了出来。他暗暗叹了一口气,“大人还请先沐浴更衣,我这就去安排。”
待到了晚间,离州署不远的那家客栈又挑起了灯笼。如今汝州虽然安定了些,但是外地商贾都没人敢来呢,许多的客栈都是空着的。这家一下子住进了许多的军中人物,但还照给房钱。把客栈掌柜高兴地见牙不见眼,全心全意地伺候着,就怕他们一不满意,搬去了别的地方。
“哎吆,贾先生回来啦,辛苦了吧,热水都备好了。我这就让伙计给您送到院门口。”掌柜地笑着跟他打招呼。
“贾先生”和瑶华笑着冲他点点头,领着人进了客栈的一处独立的院子。
进了院子后,瑶华直接进了内室。阳舒连忙道,“先生,我给您卸了这些东西吧?松快些。”
瑶华摇摇头,“算着时间,陈州那边该有动静了。要是半夜来人,哪有那功夫重新弄。就这样吧。不过倒是这嗓子,声音是变了,可实在肿胀的难受。要不,你先给我用金针缓一缓,明日我便说受了风寒,不开口说话了。”
阳舒忙道好嘞。掏出金针来,在瑶华的脖子上扎了一溜。瑶华端坐在那里任由她摆布。因金针过穴需要些时间,瑶华索性合起眼睛,休息一会儿。
可连半盅茶的功夫都没有,就有人拍打院门,“先生,给您送热水来了。”
海安起身去开了门,外面的一个面生的伙计端着一盆热水站在门口。
海安一皱眉,“放下吧。”
那伙计笑了笑,“怪烫的,我帮您端进去。”
海安立刻上下扫了一眼,哪儿来的愣头青,伪装成伙计之前,也不知道打听打听。她们这个院子,不轻易让人进的。不过,这几日,伪装成各色人物的客人她着实见了不少,这个也不奇怪了。她笑吟吟地侧开了身,让这伙计端着水进了院子。
那伙计低头哈腰地,“请问军爷,给您放哪里?”
海安“帮”人帮到底,十分大方地顺手一指,“放先生那屋吧。”
那伙计连忙走了过去。海安没拦他,只是在他进了屋之后,立刻绕到内室那边的窗外蹲下。
而阳舒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低声对瑶华道,“瞧,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瑶华指了指嗓子上一溜的金针。阳舒叹了口气,“再施针也来不及了。您就压着点嗓子说话吧。”她出手如闪电,将金针尽数起了出来。
瑶华咳了一声,觉得似乎嗓音变化不大。便对阳舒点点头。
那伙计将热水在一边放下,然后转身看向瑶华,却意外地看到瑶华面容平静、定定地望着他,似乎早就预料到他的到来。
谢三十分惊讶。这位贾先生神态自若、从容不迫,十分有大家风范。要不是面色蜡黄,有久病之态,只怕说他身出名门都有人信。什么时候,兵痞子里面居然有了这么个人物?他心中这么想着,口中打了个哈哈。
瑶华不慌不忙地抬抬手,示意他坐下,“贵客远道而来,不曾远迎,失敬失敬。”
谢三连忙整了整衣服,给他行礼,“在下打扰了,久闻先生大名,有些事情特来请教。还请先生不吝赐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