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刮到家门口的风暴(第2/2页)
顾松躺在躺椅上看着海说:“自从知道燧石号的存在,到现在十年了,我一直在研究这方面的东西。其实吧,你真说要赌一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风险就太多了。”
“你讲讲,我也学习学习。”
“举例子说。如果造出了应龙王,它能不能过去?可以,但是会花非常非常多的时间。哪怕它用上了非常强力的第四代核电反应堆,拥有现在足够强劲的电磁推进引擎,它到达太阳系边缘要花的时间,依旧需要好多年的时间。如果只用送一个机器人过去,途中几年都不用吃喝,那没问题。可是,这事得需要我亲自过去啊。”
“……那燧石空间城有必要建得那么大吗?”
“我知道你的意思,所以说是风险问题。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有一些门槛是跨不过去的,比如说与生命维持有关的一些技术。如果真的能够在现在把休眠这样的技术设备实现出来,那么,用应龙号过去的风险都大大降低。但如果不行,如果人需要在旅途里保持生存、保持清醒,那就需要一个足够有自持力的空间,支撑一个足够规模的人群。”
“再怎么足够规模……也不需要那么大啊。燧石空间城的规模,足够上千人在其中生存了吧?咱们要带这么多人去?”
顾松说道:“相信我,需要的。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制造工具水平下,我们想要安全可靠地在太阳系里航行,需要足够的物资,需要足够的技术维护人员。最后出发的时候,当然不会有上千人那么多,但也不是几十人能搞定的。”
简玉书叹了一口气:“任务真重。”
顾松也叹道:“所以必须将它和国家的大计划联系在一起。”
“但现在说的毕竟是个空间站,想把它变成一个飞船,推进器怎么办?什么推进器能推动这么大的航天器离开地球轨道?”
“这不是开始用第四代核电了嘛。放心,铺垫我都打好了。”
简玉书不知道铺垫的全貌,未来展开的全部方式。但他知道,随着华宇重工的正式进入节奏,随着燧石空间城下一阶段建设的计划开始筹备,很多企业在受益。
比如金属冶炼行业。
比如精密装备和仪器制造。
尖端产品往往带来很长产业链条的繁荣,尤其是尖端产品的产能需求如此之大。
2011年的这最后几个月里,三大空间站、量产五代机、新舰船下饺子、防务无人机、开始立项研制的六代机和核电大船……如此之多的尖端产品,让华国的相关产业如迎盛世。
而在其他领域,星海市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
年末的第三届HSDA峰会,华国正式祭出了手里的大杀器。
第四代核电解决方案。
除了位于燕京南面、未来星海市郊的工程示范堆,还有小型化和模块化建设的方案。
一个小东西,让人再不能安坐。
大统领心中狂吼:果然如此,果然是在进行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