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艰苦朴素燕小飞(第3/4页)
问及创作过程,燕飞说自己在参加朋友婚礼的时候看到了这个新闻,夜里萌生了写小说的想法,就立即开始了——记者立刻开始打腹稿,青年作家燕飞为了这篇小说,业余时间不够用,甚至彻夜创作。
燕飞说自己某个情节修改过,记者的腹稿立刻变成,为了写出来满意的小说,燕作家三易其稿。
总之,简单的采访只用了十几分钟,因为小说刚开始火的时候,也都采访过。重点是后来,这本书是怎么被大导演看中,然后走上了大屏幕。
燕飞说的肯定都很简单的,说自己和威尔在霉国联系的出版社,小说卖出去之后,导演联系了威尔等等。但是记者立刻给就这个情节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变成了那位导演是如何机缘巧合听说了这本小说,然后慕名去买了一本小说,觉得这本小说如何如何的优秀,意识到这本书拍摄成电影会在霉国大卖……
反正现在电影已经大卖的消息已经传遍,既然结果是完美的,那么中间的过程不管多曲折多复杂,大家都会接受的。
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也得看情况。燕老板这里从来没有负面消息,挑不出毛病来,牵牛花现在还是省里的重点企业,国嘉层次上也是能挂上号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燕老板是媒体界的散财童子,以前没事打个广告的习惯从来没改变,能扯上关系他就偶尔赞助那么一把,谁会在这种情况下得罪他?
旁边的摄像师也很会来事儿,在徐小燕收拾桌子收拾到一半的时候,抓住机会拍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燕飞坐在一张木头饭桌前,上面只有一个盘子一个碗——后来那桌子出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本来应该有的都还有,可是那些燕飞精心雕饰出来仿古风格,愣是能让人看出来六十年代的效果。
这还不算,他身上那件本来是来自霉国的不知道什么品牌,但是标价好几百霉币的白衬衣,看起来像三十年前街头夏天流行的那些‘的(di)确良’衬衫……配上后边的一些模糊的木头家具,好像他堂堂燕老板就像是一个老学究似的,在一个山旮旯里的原始小屋里搞的创作。
文章更是把燕老板写的生活自律到艰苦,日子过得朴素无比……
嗯,团报肯定不能像其他报纸,方向必须正确,不能引导年轻人们向往奢侈浮华……
对此燕飞早就见怪不怪,见得多了自然知道,有时候报道嘛,也是要加入艺术创作的。一个好记者,必然也是一个好作家。
……
采访只是个插曲,现在燕老板当务之急是去学校报道。
当然报道前还得去看看实验室,人家都来工作好几天了,他还没露面。不过现在新闻一出,大家也都非常理解,没看他都回来半天了,都没一个人来打扰他。
去学校就是被人眼红的,几天没来,就打了个电话请了个假。没想到转眼人家都出现在了好来屋的报纸上,农大的师生们在眼红之余,也都有点与有荣焉。
学校里遇到了周校长,拉着燕飞好一阵聊,特意说了前天去省教委开什么会,其他学校领导们看着他有多羡慕……
是真羡慕,玉州省现在没几个知名大院校,除了省大其他的都不算出名。现在燕飞横空出世,又是搞科研又是写小说,那些报纸上为了增加可读性,不然要加上一句,燕飞现在是省农大大一新生。
少年天才嘛,不说年纪,怎么能达到最好的宣传舆论效果。
得亏他是还有事没和同学们见面,卢斌说了,全班同学都在准备等着燕作家回来请客。燕飞一想,好像自己还真没什么准备,赶紧溜了。
其实有正事,他还得回家一趟,不是因为那个胡三,而是关于药……
……
燕老板的返老还童药效果相当的不错,他准备试着推出去了。
没打算搞什么药厂,就像蒙老头建议的那样,小批量的搞出去点销售,也算是给自己培养点潜在的客户——这些客户平时也没指望他们能帮自己啥,只需要在某些时刻,他们在对自己的某些事情上,能说点好话就说几句好话,不想说了不说。
只要不说坏话就行。
所谓未雨绸缪就是如此,燕飞从来没关心过自己的药酒蒙家卖给了谁,他也根本不管这个。现在准备卖药依然如此,就是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供应商,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