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九百零一章 出乎意料(第2/3页)

说白了,这一切,就是她自找的。

……

冯一平此时面对的,自然是和她截然相反的情况。

他在去餐厅的路上,又遇到了很多主动和他打招呼,交换名片的人……短短的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发生的事,生动的演绎了什么叫做趋利避害。

当天晚些时候,首长一行人抵达达沃斯,而冯一平,就是他首批接见的嘉宾之一。

第二天,当冯一平还在达沃斯听着我们的副首长发表特别致辞的时候,他昨天推出的那个慈善项目,已经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巨大的反响。

离得最近的《新苏黎世报》,自然是最早报道的报纸之一。

“用实际行动消弭流言。”新苏黎世报二版,用这样醒目且立场鲜明的标题,报道了冯一平昨天举办的那场发布会。

“他不是不热心慈善,而是希望更好的做慈善。”对冯一平的那个慈善项目,他们评价道。

相信从今天开始,欧洲会有更多的人成为冯一平的粉丝。

而在世界上,比新苏黎世报影响更大的《华尔街日报》,则在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

虽然和美国有关的问题,每次都是达沃斯经济论坛年会的主要讨论内容,但近两年,美国在那个论坛上,却有些普遍的不受待见。

这除了他们自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也因为他们近来采取的经济政策。

所以小布什政府,此次明智的没有派出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出席这次论坛。

而出席论坛的前正副总统,也以非常顺应民意的来抨击现政府的一些政策,这些,就真的不太好来报道了。

冯一平昨天推出的那个慈善项目,一下子让他们眼前一亮,看看,这才是我世界头号强国该做的事。

在头版,他们不遗余力的介绍了冯一平的这个新项目。

从形式上,这样的慈善项目,才是我们高科技的美国企业会做的事,这才是我硅谷公司的本色。

在设计上,他的想法也非常出众,决定捐出大米数量的,是热心民众,而为他们捐出的大米买单的,是热心企业,最后落实的,是联合国粮食计划署。

三者之间,彼此联系,还互相监督,这样的设计,也绝对是首创。

而这个项目能不能做大的关键,就在于吸引用户的参与。

而这个问题,对他来说还是问题吗?相信只要在NEXTDOOR的平台上宣传一下,那些已经有了孩子们的主妇们,还是乐意每天抽出来几分钟时间,少玩一会小游戏,少点赞别人的照片,来学习几个英语或者汉语的单词……

总之,相比达沃斯论坛上讨论的其它那些华而不实,或者最终得不到实施的问题,冯推出的这个新颖的慈善项目,绝对会是今年达沃斯最闪耀的那一点。

老实说,冯一平之前的那么创举,都没让他们这么下力气来夸,这一次之所以这么追捧,背后自然那也是有原因的,谁叫这一次,美国在达沃斯论坛上就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呢?

这次虽然政府没派人出席,但是国会却有不少人去凑热闹,他们的大老爷脾性不改,把达沃斯论坛的讨论会,当成了他们在国会山上闲聊和瞎扯的场合。

来自康涅狄格州的一位参议员,甚至在一场由BBC和CNC总裁出席的讨论会上,当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叫嚣,“西方价值观,就是全人类的价值观。”

拜托,虽然我们也承认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你能那么直白的在那样的场合喊出来吗?

而其它的像麦凯恩那样的资深议员,他们的风格就一个,“稳”,因此,也实在找不到什么亮点。

冯一平的这个,怕是少有的能和他们扯上关系的一次。

至于说由此可能会影响到好莱坞某日渐不知名的女明星,那又有什么所谓呢?冯说得极对,好莱坞的很多明星从事的慈善,说到底,都是作秀,都是他们为了给自己增加热点和吸引关注的手段。

不然,以好莱坞的那些明星们发起的种类繁多的慈善计划而言,我们不但早就能拯救地球,此时应该已经走在拯救太阳系的路上。

现在出了一个这样的人,叫出了大家都知道的那个答案,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

加藤也发在日经新闻上发表了一篇相关的报道。

我们都知道,对和中国有关的新闻,他们的报道,看了之后总是让我们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不是报道的人三观不正,就是我们自己三观不正。